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周丽慢

石家庄市风景长安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小学数学是逻辑思维与抽象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其核心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然而,传统讲授方式常难以充分展现概念的动态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理解流于表面。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视听呈现与交互能力,为概念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空间关系、变化规律生动呈现,更能创设贴近学生经验的学习情境,有效弥合认知差距。如何科学、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服务于小学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亦是本研究的核心关切。

一、多媒体技术在概念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化抽象为具象,突破认知障碍。分数、几何变换等抽象概念,学生很难凭空想象。用多媒体展示蛋糕被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或者让图形在屏幕上移动翻转,能把抽象的定义变成看得见的操作。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含义;其二,动态演示过程,揭示内在联系。数学公式和规律通常需要一步步推导。多媒体可以演示鸡兔同笼问题中动物数量的变化过程,或者展示梯形如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更深入;其三,创设多元情境,激发探究动力。多媒体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计算价格、测量操场面积等真实场景。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会更愿意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

二、多媒体应用的关键原则

目标导向性:多媒体设计必须紧扣课时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动画都应直接服务于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概念的难点或关键属性,避免为追求形式热闹而偏离主题,沦为课堂“装饰品”。

内容适配性:技术选择需契合概念特质。理解立体图形结构宜用3D 旋转模型,感受统计过程宜用动态数据生成图表,学习运算律则可借助可视化算式变换。形式须服务于内容本质的清晰传达。

适度辅助性:多媒体是教学的“利器”而非“主体”。它应辅助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而非替代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如实物拼摆、画图演算)。需平衡技术展示与传统教学的比重,避免学生成为被动观看者。

三、优化概念教学的多媒体应用策略

(一)巧设情境,激活经验起点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突破教室空间的限制,将现实生活场景真实还原到课堂中。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学情,找到与学生生活经验最契合的切入点。以冀教版“速度、时间、路程”的教学为例,单纯讲解公式难以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熟悉的交通场景素材,制作包含自行车、汽车、高铁等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对比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这些素材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自然而然地引出快慢比较的问题。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设问,远比直接给出计算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情境必须真实可信,避免虚构脱离学生认知的场景;二是问题设计要有梯度,从简单观察到深入思考循序渐进;三是多媒体素材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二)动态拆解,具现生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逻辑推导过程往往是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的认知链条,让学生看清每一个关键步骤。在设计动态演示时,教师要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确定最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分数除法教学为例,很多学生虽然会计算,但不理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的原理。教师可以设计分步动画:先展示一个完整的圆形代表单位 1,然后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分母,再用不同颜色标出被除数对应的部分。通过动态演示将这部分再细分的过程,学生能直观看到分数除法的几何意义。这种可视化拆解,比单纯讲解计算规则更有利于概念的内化。动态演示要特别注意节奏控制。每个关键步骤要有适当停顿,配合教师的讲解;复杂过程可以设置回放功能,方便学生反复观察。比如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动画可以分三步展示:先显示原始梯形,再演示将其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最后重组为一个大矩形。每个转换步骤都要清晰呈现,让学生看清图形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三)强化交互,深化实践理解

交互式多媒体资源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在设计交互环节时,要确保每个操作都能对应明确的数学概念,避免流于形式。比如在冀教版“多边形的认识”单元中,内角和公式的传统教学往往依赖教师推导演示,学生被动记忆结论。通过开发专用的交互式学习程序,可实现从告知结果到自主发现的教学转变。程序核心设计为一个可自由变形的多边形生成器。学生通过拖拽顶点实时改变图形边数(4-10 边),界面左侧动态显示三个关键数据:当前边数、各内角度数、内角和总值。操作过程中,程序自动突出显示三角形分割线,直观呈现将多边形分解为 (n-2) 个三角形的过程。例如当学生创建五边形时,程序用彩色对角线将其分割为 3 个三角形,同步显示 的计算过程。这种设计实现了三个教学价值:其一,通过亲手改变图形参数,学生能直接观察边数增加导致内角和增大的规律;其二,动态的三角形分割演示揭示了公式 (n-2)×180 的几何意义;其三,实时计算功能允许学生随时验证猜想,如尝试六边形时立即看到 720 的结果,强化了探究信心。

结语

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开辟了生动高效的路径,其核心在于以直观化解抽象,以动态揭示过程,以情境激发动力。唯有坚持目标导向、内容适配与适度辅助的原则,精心设计服务于概念本质的多媒体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助力而非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芳 .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整合——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12):147-149.

[2] 陈丹 . 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3,(06):80-82+86.

[3] 戚慧 .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效果分析 [J]. 家长 ,2021,(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