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文化和黄冈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张凌 王述昊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省星七传媒公司
Abstract :Su Dongpo is not only a literary mast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cultural symbol in Huanggang. Based on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Su Dongpo’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Huanggang’s tourism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including herit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distinctive tourism brands, innovation in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modern media technology, and enhance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s tourism industry.
Keywords :Su Dongpo Culture ;Huanggang Tourism ;Cultural Integration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1] 这一论述深刻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的自信,对于激发人们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书法和绘画领域的佼佼者,他的一生与黄冈有着深厚的联系。苏东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并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冈不仅是苏东坡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基地,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苏东坡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黄冈市致力于推动苏东坡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东坡庙会、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东坡美食文化品牌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2] 然而,当前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苏东坡文化的内在意义,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并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本文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将苏东坡文化与黄冈旅游进行深度结合。
一、研究思路
表1 苏东坡文化研究路线

本文旨在以苏东坡文化为中心主题,与黄冈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整合方式,致力于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入结合。首先,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苏东坡文化与黄冈旅游之间的历史联系;其次,还需要进行现场调研,以掌握黄冈旅游资源的现状。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吸收各地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最后,基于黄冈的具体情况,探讨苏东坡文化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策略。本研究的核心在于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在保护与开发苏东坡文化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如何在旅游产品研发中引入创新;三是如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东坡文化旅游品牌。
二、苏东坡文化研究现状
2.1 苏东坡文化概况
笔者将" 苏东坡文化" 作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搜索,总共获得了31 篇相关的有效文献。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
其一,在文化IP设计的理论方面,张晓蕾、杨垒希和张璐玥(2024)在符号学理论框架下,全面地剖析了苏东坡文化元素的符号呈现和语义结构 3[3] ;王艺惠(2024)运用情感叙事理论,构建了以苏东坡为范本的文化IP 品牌理论模型4[4]。
其二,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实践中,马靓玥(2024)通过对以苏东坡文化为主题的棋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验证了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在现代文创产业中实现转化的路径 5[5] ;高子棋、刘茹妍和傅伟棋(2025)探讨了利用意象体系的视角,阐明了苏东坡文化短视频如何塑造眉山市城市空间意象的方式 6[6]. 。
其三,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层面,陈康与王瑞瑞(2010)较早探讨了整合与开发河南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方法与策略 7[7] ;陈国锋、王小平和朱洪娣(2024)从 IP 活化的角度,研究了苏东坡文化基因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创新运用方法 $8 ^ { [ 8 ] } 。$ 。
2.2 黄冈苏东坡文化概况
黄冈对苏东坡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哲学思想、文学理念以及诗词作品、东坡的文化创意等几个方面。
(1)哲学思想:由涂普生编辑的《东坡黄州五年间》(2010) 主要探讨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智慧和艺术见解 9[9] ;谈祖应编著的《苏子语典 . 禅修篇》(2016)详细探讨了苏轼的禅修理念。书中整理并阐释了苏轼的禅修语录,揭示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视角和实践经历,为我们理解其哲学思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0[10], 。
(2)文艺理念:王水照和朱刚在《苏轼评传》(2004 年)一书中,对苏轼在黄州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整理和评估了他的文艺思想,为读者理解苏轼及其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视角 11[11] 。
(3)诗词文章:主要著作包括饶晓明、方星、朱靖华、饶学刚等编写的《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2010)。这本书深入解析了苏轼在黄州时创作的诗词文章,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文学成就以及内心历程,为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精神世界提供了充实的资料 12[12] 。
(4)文创产品:夏文秀(2022)通过深入研究东坡的诗词、饮食以及养生文化,进行了东坡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这一实践促进了东坡文化的形象化传播与多角度传承,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价值 13[13] 。
三、黄冈苏东坡名人文化旅游
3.1 苏东坡在黄冈的生活
从元丰三年被贬至黄州,到元丰七年结束任期,苏轼自称为 " 东坡居士 "。他不仅沉醉于山水之间,吟诗抒怀,还在团风岐亭与陈慥展开哲学探讨,在麻城杏花村品尝美酒,并前往蕲水的清泉寺欣赏溪水。他的行踪北至黄安的天台山,南到黄梅的五祖禅林,东到浠水的绿杨桥,西面则是长江的赤鼻矶。在黄冈的赤壁之滨,他凝视奔流不息的江水,挥动笔墨,把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雄伟景色融合,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佳作。这些诗文不仅展现了黄冈赤壁的壮丽景象,也蕴含了苏东坡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的体会。在黄冈期间,他与当地的文人雅士关系密切,一同探讨文学艺术,留下了许多美谈。这些活动不仅充实了黄冈的文化底蕴,还为苏东坡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要的灵感来源。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深入探索鄂东地区的文化,并创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系。根据苏东坡的行迹,他在罗田多云山避暑时,欣赏到寒梅在霜雪中傲然挺立的姿态,于是用充满力量的笔触创作了《红梅三首》。通过“寒心未肯随春态”的形象,传达了士大夫的坚韧气节。在英山茶园亲自实践时,体验采摘和烘焙的全过程,撰写《寄周安孺茶》详细描述如“磨转春雷飞白雪”的制茶过程,完整保留了宋代团茶的制作方法。在探访武穴仙姑山的葛洪遗址期间,曾题写了“洞天福地”的摩崖石刻,并撰写了《游仙姑山记》。通过如“丹灶尚在,云雾缭绕”等考据记载,进一步强调了鄂东道教文化的历史深度。他的作品兼具“乱石穿空”的恢宏美学和“回首向来萧瑟处”的超然哲学思考,并通过《遗爱亭记》提出了“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的治理理念 14[14], 。从政绩角度来看,他推动育婴堂的建设,制定了“每月发放六斗米”的标准化救助政策,总共收留了 327 名弃婴。东坡井通过使用分层过滤技术,成功解决了周边 1340 家住户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文化生态系统以民生工程为基础,以诗文创作为传播工具,以哲学思考为精神核心,标志着士大夫从追求 " 致君尧舜 " 的高层叙事向注重“寓惠于民”的地方治理模式转变。在黄州的四年贬谪生活,实际上塑造了中国文化史上“朝廷精英、地方贤士、文学大师”于一身的士大夫典范 15[15] 。
3.2 黄冈旅游资源分析
黄冈坐落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拥有诸如黄冈赤壁和遗爱湖等众多自然景观,为旅游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东坡赤壁因其陡峭的山势和赤色的石壁而闻名于世,并且因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而更加著名。黄冈遗爱湖公园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其名称源于苏东坡的文章《遗爱亭记》。遗爱湖公园的 12个景区以苏东坡的诗词命名,旨在从东坡文化出发,打造出一个展示其文化的窗口。这些自然景观资源不仅为黄冈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还为游客带来了多样化的旅游经历。
黄冈因其秀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享有盛誉。在黄冈被贬的四年中,苏东坡走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创作了共计 753 首诗词歌赋。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增强了黄冈的历史深度,还为当地旅游业增添了生动的文化色彩。另外,黄冈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黄冈古城墙和赤壁古战场。这些古建筑和遗址不仅见证了黄冈历史的变迁,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追寻历史的印记。黄冈的丰富人文历史资源不仅强劲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够感受到当地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16[16] 。
四、苏东坡文化与黄冈旅游融合策略
4.1 文化遗产保护
黄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东坡文化,持续推动东坡赤壁、临皋亭、安国寺等历史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维护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保留其历史外观,还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历史体验环境。
2025 年,黄冈市发改委批准了黄冈市关于东坡赤壁文物保护与利用提升建设 ( 一期 ) 项目的初步设计。该项目涉及文物展示升级工程:包括建立东坡像的 5D 成像数字化展示,重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场景,营造苏东坡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的情境。环境整治项目:修复月波楼和城墙,对复建区域内月波楼的屋顶、墙壁以及门窗等受损部分进行修理和更换,并对城墙的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和加固等 17[17]ζ 。这些措施不仅展示了黄冈市对东坡赤壁文物保护的关注,还体现了其将东坡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决心。
4.2 培育特色旅游品牌
东坡文化节是黄冈市为推广苏东坡文化而精心策划的一个重要文旅品牌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展示苏东坡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地方特色。根据现有信息,东坡文化节围绕“东坡文化”主题,融入黄冈地方特色和旅游资源,组织一系列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表2 黄冈东坡文化节


比如,在 2016 年的第七届东坡文化节上,活动内容包括东坡禅学研讨会、东坡墨韵书法摄影展、东坡文化讲座、大型电视纪录片《苏东坡》首映式、“东坡美食汇”展览、《千年黄州》微电影评选等,全方位展现了苏东坡在文学、艺术、生活等领域的影响力。在 2021年第十一届东坡文化节期间,更推出了东坡文化研讨会、黄州古城内的东坡旧址考察、《东坡遗韵》书法作品联展,以及“东坡足迹黄冈行”等多个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逐步打造出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东坡文化节还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耗时三年精心打磨的大型原创黄梅戏《东坡》为例,该剧取材于北宋文豪苏轼在黄州生活四年的经历,以“东坡问稼”、“赤壁怀古”、“寒食悟道”、“雪堂遗爱”四个主要篇章展开,通过黄梅戏独特的婉转唱腔和诗意的表现方式,生动诠释了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开放心胸以及“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哲理境界 18[18]。这不仅展示了东坡文化研究的成果,也融合了黄梅戏的艺术风格,成为文化节的一个重要亮点。
这些品牌将深入发掘苏东坡文化的精髓,结合黄冈的地域特征,为游客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感受。东坡文化节不仅是为延续和发扬苏东坡文化遗产,还成为黄冈市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助于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3 创新旅游产品开发
通过吸收苏东坡的丰富文化遗产,可以打造一个独特的旅游胜地。2024 年秋季新开的东坡文创空间,将东坡文化与黄冈的文旅资源结合起来,游客可以通过欣赏小型文化剧、探索文创产品以及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深入体验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以“千年英雄”为主题的东坡文化综合体验区,运用现代科技,通过纱幔成像和全息投影呈现了东坡先生的形象。两侧则展示了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的诗词书法作品。在这个沉浸式环境中,参与者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苏东坡的诗词、书法和画作,还能亲自体验他的生活情境,使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这位文学大家的独特文化魅力。文化小剧剧场现正上演的《遇见东坡》为黄冈首个全景环绕式人物声光剧。此突破传统的演出模式,将观众置于舞台中央,周围配备荧幕和 LED 声光电设备,营造出沉浸式的舞台体验。这样观众能够仿佛与苏东坡对话,体验他笔下的浪漫与激情 19[19] 。
同时,策划一套富有创意的旅行产品。例如,在2025 年“五一”假期期间,黄州以“欣赏大剧、游览黄州、品尝东坡”为主题,设计三条优质旅游线路,呈现出一种沉浸式的文化旅游盛宴。活动内容包括:在东坡赤壁公园观赏文化小剧《赤壁矶头遇见东坡》,以及参与诗词拓片、东坡田间劳作等互动体验。在宝塔公园,聆听国学讲座,参加 " 青云直上 " 祈福仪式,体验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观众在黄梅戏大剧院欣赏《大江东去》音乐剧,该剧探索苏东坡在黄州生活四年的足迹,突出其卓越的才能、家国热忱以及乐观的心态,让观众深入了解苏东坡,并体验他的精神境界 20[20] 。遗爱湖的芸香阁举办“大江东去”主题书画和摄影展,邀游客及当地艺术家积极参与,以深化文化交流与传承。在遗爱湖的清风渡划船时,可以邀请著名的朗诵家或地方文化名人,以情感充沛的方式展示苏东坡的经典诗篇,让游客通过聆听体验苏东坡作品的文学魅力。这类新颖旅游项目的设计将丰富黄冈的旅游业态,并提升苏东坡文化的声誉与影响力。
4.4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
通过运用当今的媒体工具,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增强对苏东坡文化以及黄冈旅游的宣传力度,以提高黄冈在旅游界的知名度和魅力。黄冈当地的旅游内容创作者与州城的东坡研究团体联手打造了一部名为《东坡遗址》的短视频。影片通过现场走访苏东坡在黄冈留下的遗迹,结合历史资料和当代视角,生动地展现了苏东坡在黄冈的日常生活片段和其文学创作的背景。
在这个系列短视频中,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进行展示,重点讲述这些地点的历史价值以及苏东坡在这些地方的活动足迹。以下是部分遗址介绍。
表3 黄冈东坡遗址

比如,赤壁地处黄州区赤壁办汉川门社区,汉川门外的江畔,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的重要活动地。在此,他创作了著名的“二赋一词”,为他的文学贡献奠定了重要基础。栖霞楼的原址位于黄州区汉川门社区,曾是原黄州区区委所在地西坡的一个高地。作为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它因背靠青山、面朝长江,落日的霞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瑰丽而闻名,而且这里也是苏东坡被贬居住黄州期间常会客饮酒的场所。
这些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后,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分享,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苏东坡文化的丰富内涵,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前往黄冈旅游的兴趣和渴望。这种方法将文化传承的保护工作与现代传播工具巧妙结合,为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推广开辟了新路径。
4.5 加强国际推广
可以通过翻译及推广与苏东坡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国际上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公示语是文化传播的关键工具,展示了本地文化的独特特征和关键信息传递。译文质量对受众理解黄冈的苏东坡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目前,遗爱湖十二景区的景点名称在景区中被分成两部分用汉语拼音翻译,这样的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因此,笔者主张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从语言、文化和交流三个角度出发,适应目标受众的习惯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翻译质量,激发游客对黄冈苏东坡文化的兴趣,进而增强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以下是十二景区的翻译 :遗爱清风(Yi’ai Breeze of Purity)、临皋春晓(Spring Dawn atWaterside)、东坡问稼(Dongpo Farming)、琴岛望月(Qin Island Moon Gazing)、红梅傲雪(RedPlum Blossom)、水韵荷香(Lotus Swaying)、大洲竹影(Bamboo Shadows Isle)、幽兰芳径(OrchidFragrance)、江柳摇村(Willows Swaying)、一蓑烟雨(Misty Rain)、平湖归雁(Wild GeeseReturning)、霜叶松风(Frosted Forest),提供参考 21[21] 。
此外,鼓励高校青年学子多语言展示真实、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贡献独特力量。例如在 2025 年举行的外研社主题为“美丽中国”的短视频比赛中,笔者带领学生团队,以苏东坡文化与黄冈市遗爱湖公园融合为切入点,通过介绍遗爱湖公园的景点、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和创作,以及黄冈市如何利用东坡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呈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汇。研究团队按照四季变化为研究主线,对黄冈市遗爱湖公园中的十二个人文景观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并通过实地探访与苏轼的经典诗词展开了跨时空的文学对话。该项目深入解读了《梅花二首》中“春来幽谷水潺潺”所象征的生命坚韧,《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传达的超脱境界,以及《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归雁南岸”展现的壮丽与离别等文学意象。此活动系统探讨了遗爱山水景观中的文学地理特征,深入分析苏轼诗词中的空间叙事,全面展示了黄冈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现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进展。
结论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将苏东坡文化与黄冈的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黄冈的知名度,还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体验,加强游客对苏东坡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未来,黄冈应该进一步推进苏东坡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持续开发新颖的旅游产品,优化服务品质,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促进黄冈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 人民日报,2022-10-26.
[2] 刘芳 . 黄冈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J]. 旅游科学 , 2021(2): 56-62
[3] 张晓蕾 、杨垒希 、张璐玥 . 基于符号学的 IP 形象设计应用研究——以苏东坡文化元素为例 [J]. 新传奇 , 2024(16): 56-62
[4] 王艺惠. 情感叙事关照下的苏东坡文化 IP 设计实践研究——以《吟游诗人》为例[D]. 湖北大学 . 2022
[5] 马靓玥. 基于苏东坡文化主题棋牌类游戏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D]. 海南大学.2024
[6] 高子棋、刘茹妍、傅伟棋. 试探苏东坡文化短视频构建眉山城市形象的艺术创新之路 [J]. 文学艺术周刊 ,2025(1):74-77
[7] 陈康、王瑞瑞 . 河南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意义与措施初探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3): 305-308.
[8] 陈国锋、王小平、朱洪娣 . 新文创下历史文化名人 IP 助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 [J]. 丝网印刷 , 2024(20): 80-83.
[9] 涂普生. 东坡黄州五年间[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0] 谈祖应. 苏子语典. 禅修篇[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 王水照、朱刚 . 苏轼评传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2] 饶晓明、方星、朱靖华、饶学刚. 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 夏文秀 . 黄州东坡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研究 [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5): 1-4.
4] 赵雷 . 苏东坡在黄冈的创作与影响 [J]. 文学研究 , 2017(4): 34-40.
] 王琳祥. 苏东坡谪居黄州[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6] 张文. 黄冈苏东坡文化传播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21[17] 市发改委关于黄冈市东坡赤壁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建设(一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R].https://fgw.hg.gov.cn/zwgk/public/6636240/1514865.html.pdf,2025-3-3
[18] 黄冈唱响黄梅戏《东坡》 再现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生活 [OL].http://www.cnhubei.com/content/2021-11/29/content_14282132.html,2021-11-29
[19] 文化小剧《遇见东坡》亮相东坡文创空间 [OL].https://www.hg.gov.cn/zwxw/ hgyw/9347610.html,2024-9-29
[20]《大江东去》音乐剧带火一座城——东坡文化 IP 成为黄州城市的灵魂 [OL].http://www.huangzhou.gov.cn/zwxw/jrhz/12056669.html,2025-5-6
[21] 张凌、肖杰娜 . 黄冈遗爱湖公园公示语翻译的实证研究 [J]. 中国科技翻译 ,2024(4): 39-42.
作者简介:
张凌,1979 年1 月,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王述昊,1996 年7 月,男,湖北省星七传媒总经理,湖北省文旅推荐官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黄冈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苏东坡文化和黄冈旅游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X2025052)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