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县域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叶奕江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 362314
一、引言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教育部“县中头雁教师计划”(2025)明确要求提升县域教师数字化能力,甘肃也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教师”试点(2024),积极探索 AI 与教师教育的融合路径。然而,县域中学班主任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资源匮乏、培训机会少、事务性负担重、专业成长通道狭窄等。同时,AI 在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德育模型构建等领域技术逐渐成熟,为班主任减负增效提供了可能。因此,研究人工智能视域下县域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域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AI 赋能价值
(一)发展瓶颈分析
工作负荷重:在县域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例如,每周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情统计,包括各科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分析等,还要频繁与家长进行联络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这些工作占据了班主任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在育人工作上投入时间相对减少,出现“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
专业支持弱:县域地区教研资源稀缺,传统培训往往脱离实际教学场景,对年轻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指导。比如,在一些县域中学,班主任参加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回到学校后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班级管理中,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素养提升难:在德育设计、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高阶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数据支撑与反馈机制。以德育设计为例,班主任难以精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设计出的德育活动往往针对性不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AI 赋能的突破口
减负增效: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例,通过 AI 作业批改,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批改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原本需要花费数小时批改作业,现在利用 AI 技术可能仅需半小时左右,释放出的时间可让班主任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育人活动中。
精准支持:甘肃试点利用教师能力画像动态诊断教师发展短板,并匹配个性化资源。例如,通过对班主任各项能力指标的分析,为其推送适合的危机处理微课、心理辅导案例库等,实现“按需成长”。
智慧德育:如李志远构建的“习惯养成地图”,利用 AI 分析学生日常行为数据,构建学生成长模型,辅助班主任进行德育决策,使德育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三、AI 赋能县域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设计
(一)AI 驱动班主任能力画像与精准培训
能力画像维度
班级管理效能:借助智慧班级管理系统,如考勤、行为记录等功能,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数据支持。例如,在彬州,通过该系统生成“突发事件处置答辩”AI 模拟场景,帮助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德育设计能力:运用 NLP 分析主题班会方案有效性。以上海朱蘅工作室为例,利用AI 优化班会设计,使德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家校共育能力:利用情感分析工具解析家长沟通文本。如彬州通过智能评析“家校共育故事”,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精准培训机制:基于能力画像为班主任推送定制课程。比如,对于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危机处理能力短板的班主任,推送危机处理微课;对于心理辅导能力不足的,提供心理辅导案例库,实现“按需成长”。
(二)人机协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创新
智能事务助手
自动化流程:以明德作业管理为例,AI 可实现排课、通知发送、数据报表生成等自动化流程,大大减轻班主任事务性工作负担。
预警与干预:通过对学生行为数据分析,如出勤异常、社交孤立等情况,及时预警学生心理风险,便于班主任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智慧德育实践
虚拟情境实训:利用 VR 技术模拟班级冲突、家校谈判等场景,让班主任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个性化育人策略:AI 分析学生作文、日记等文本,生成“性格 - 兴趣”图谱,辅助班主任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四、实践案例与成效验证
(一)案例1 :甘肃县域教师AI 试点——班主任能力画像实践
做法: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为 2000 名教师绘制能力画像,并匹配“班级规划”“家校沟通”模块课程。
成效:参训班主任事务效率提升 40% ,德育方案设计优良率提高35% ,有力地促进了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
(二)案例2 :彬州“五个一”专业行动的AI 升级
做法:利用AI 优化“主题教育班会课设计”“家校故事分享”评价标准,生成改进建议。
成效:案例库扩容至 300+ 本土案例,年轻班主任实操能力显著提升,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五、挑战与优化方向
(一)现存挑战
技术依赖风险:过度依赖AI 可能会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例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在实践中发现,过度使用 AI 进行作业批改和学情分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所减少。
县域数字鸿沟: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网络稳定性差,限制了 AI技术在县域中学的广泛应用。
数据伦理隐忧:在学生数据收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隐私保护与算法偏见防范机制缺失的问题,可能对学生权益造成损害。
(二)优化策略
“人文 + 技术”双核模式:明确AI 工具边界,强调班主任在情感关怀与价值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避免技术过度替代人文关怀。
分层赋能策略
基础层:推广短信 / 语音交互工具,如湖南安乡县的模式,以低成本方式为农村校班主任提供支持。
进阶层:通过县域教育云共享 AI 算力,提升 AI 应用水平,如甘肃的平台建设。
伦理规范建设:建立县域班主任AI 使用公约,严禁采集学生敏感数据,确保学生数据安全和隐私。
五、结论与展望
(一)核心结论
人工智能通过“精准画像—智能减负—数字共同体”三重路径,有效破解了县域班主任专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效能与协同难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低成本工具优先保障教育公平,以人机协同守护育人温度,促进县域中学班主任专业成长。
(二)未来方向
技术深化:开发县域德育专用 AI 助手,如家校矛盾调解模拟器等,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政策联动:将 AI 应用能力纳入“县中头雁教师”评审标准,激励班主任积极提升 AI 应用能力,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生态构建:建立“县域 - 城市”班主任数字联盟,促进资源跨区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县域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 AI 赋能路径,加强应对挑战的策略研究,有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县域中学班主任队伍,为县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 . 《关于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的通知》[Z]. 2025.
[2]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 AI 作业管理赋能教育生态变革案例[Z]. 2025.
[3]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 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教师专业发展试点报告[R]. 2024.
[4] 李志远 . 人工智能构建德育成长模型的方法论探索 [J]. 中国德育,2024(12).
[5] 彬州市教育局 . 班主任“五个一”专业发展行动白皮书 [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