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解析

作者

梁彩霞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水利局

摘要:本文深入解析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通过阐述其重要性,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为提升水利工程运行效益与使用寿命,保障水利设施稳定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问题解析

引言

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国计民生。有效的管理及养护是确保水利工程持续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利工程面临更高要求,深入剖析其管理及养护问题,对推动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重要性

(一)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常面临水流冲击、地质变化等复杂环境,若管理及养护缺失,易引发坝体渗漏、结构损坏等安全隐患。规范管理可实时监测工程状态,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养护能修复设施磨损,加固薄弱部位,确保水利工程在各类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良好管理可优化水利工程调度,根据用水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灌溉、供水精准度,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城乡用水。持续养护能维持工程设施性能,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使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顺应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现代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人类用水等需求,还需注重生态保护。合理管理能调控工程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如控制下泄流量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科学养护可减少工程设施老化对环境的污染,如防止金属部件锈蚀污染水体,助力维护水生态平衡,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现存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部门职责交叉、管理权限划分不清问题。多个部门参与管理但缺乏有效协调,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基层管理单位人员臃肿与专业人才短缺并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复杂管理任务,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

(二)养护资金短缺

水利工程养护资金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资金渠道单一且投入有限。随着工程老化及物价上涨,养护成本增加,现有资金难以满足需求。部分地区因财政紧张,对水利工程养护投入不足,致使设施长期失修,损坏程度加剧,从轻微病害发展为严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工程使用寿命与运行安全。

(三)技术手段落后

在管理方面,多数水利工程仍采用传统人工巡查、纸质记录方式,信息化程度低,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工程运行数据,无法对突发状况快速响应。养护技术上,一些地区沿用老旧技术,缺乏先进检测设备与修复工艺,对隐蔽工程病害检测不准确,修复效果不佳,制约管理及养护工作高效开展。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措施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明确各部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合理设置管理岗位,精简非必要人员,通过公开招聘、培训提升等方式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与管理效率,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水利工程养护专项基金,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同时,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如采用 PPP 模式,吸引企业投资。对具有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通过合理调整水价、发电收益等方式筹集部分养护资金,确保有充足资金用于设施维护与更新,提升水利工程养护水平。

(三)推进技术创新应用

在管理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设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提升管理决策科学性与及时性。养护技术方面,推广应用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精准定位病害,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与修复工艺提高修复质量与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现代化水平。

四、总结

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对保障工程安全、提升效益及保护生态至关重要。尽管当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短缺及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但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渠道与推进技术创新等措施,能够有效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工作,促进水利工程持续稳定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