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13 号线中科路站常态客流分析及策略研究
丁文杰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1 引言
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来说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等优点 , 已成为公共交通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方式 , 可以较大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1]。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5条,运营里程10945.6 km,车站6324 座。2024 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 条,新增运营区段 27 段,新增运营里程 748 km[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成为城市重要的乘客集散节点 [3]。车站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的核心,科学合理地分析车站客流量,对于车站有效的客运组织与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高峰期车站客流拥挤是长期持续存在的问题 [4]。本文以轨道交通 13 号线中科路站为例,分析该站每日客流变化情况,总结客流特征及应对客运措施。
2 中科路站基本情况
2.1 车站地理位置级出入口周边情况
轨道交通 13 号线中科路站位于中科路金科路交界处,是一座地下岛式车站。于2018 年 12 月 30 日投入运营。车站地处张江科技城共设有 4 个出入口,2 号口位于中科路海趣路,周边有海趣园、炬芯研发大楼、公交枢纽;3 号口位于金科路中科路,周边有科海大楼,4 号口位于金科路中科路,周边有金创大厦园区,5 号口位于金科路中科路,周边有科技大学。
2.2 车站结构及主要服务设施
中科路站的站台形式为地下二层岛式。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东侧设 2 个出入口(2号口、3 号口),西侧设 2 个出入口(4 号口、5 号口),两侧进站各设有 5 台进站双向闸机,中间出站设有 11 台出站闸机,站厅中部设有无障碍电梯和服务中心。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站台设有两组楼扶梯和一组Y 字型楼梯,作为竖向连接设施实现与站厅层的连通。
3 客流分析
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人/次)

中科路站极大缓解了张江科学城的交通压力,尤其是金科路沿线的拥堵问题。作为科技城的“心脏”,该站主要服务周边科研机构、企业、商业设施和高校,比如科技大学、百度研发中心等通勤人群。研究分析中科路车站日常客流变化对于合理科学进行客流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一周客流量变化
图 1 为中科路站一周客流量示意图。从图 1 中可以得出,一周内工作日日客流量远高于节假日日客流量,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客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波动,主要原因是中科路站主要以上下班通勤客流为主,周边有大量商务写字楼、科技园区等,少有居民区,与乘客的出行规律相贴切,工作日周边企业职员上班且维持着较稳定的职员数量,周末大多数周边企业职员休假,客流量急剧下降。
3.2 一周进出站客流量对比
为了充分掌握中科路站的具体客流量情况,通过统计中科路站一周进出站客流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中科路站的进出站客流量变化如图2 所示:

可以发现,中科路站进站客流量与出站客流量呈同步变化,一日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相差幅度较小,工作日出站客流量略高于进站客流量,最大相差 1153 人 / 次,最小相差 280人/ 次。
3.3 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分析
为了更准确的分析中科路站工作日进出站客流情况,确定早高峰与晚高峰哪个时间段客流量最为集中,做出工作日进出站小时客流趋势变化如图3 所示。
通过分析中科路站工作日一天的进出站客流量,早晚两个时段形成峰值,为典型的双峰型时间客流特征车站。早高峰时段为 8 :00-9 :59,以出站客流为主,进站客流极低。晚高峰时段 17:00-18:59 ,以进站客流为主,出站客流极低。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通勤人员的“潮汐式”流动,早高峰有大量上班乘客出站,晚高峰则大量下班乘客返程。此外,如图所示,出站高峰客流量高于进站高峰客流量,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周边企业上班时间较为相近,多为 9 :00-10 :00,职员在此时段内集中出站,前往周边企业工作。职员返程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如加班、外出、聚餐等使得返程时间点稍有分散。

图4 早高峰客流走势图

4 工作日早高峰客流组织对策研究
由于中科路站早高峰出站客流最为集中,在 8 :00-9 :59,每小时约 6500 人 / 次出站,出站闸机处、向上自动扶梯口成为拥堵点,容易形成大客流存在安全风险,因此,本文针对中科路站早高峰客运组织进行对策研究,如图4 :
(1)在两侧出站闸机处增设伸缩护栏,隔开出站闸机与向上自动扶梯口,使乘客能够绕行至闸机口有序排队,避免由于集中出站造成出站闸机口出拥堵,拥堵点再延伸至向上自动扶梯口处,形成向上电扶梯口拥堵的安全隐患。
(2)充分利用车站闸机设备。在早高峰时段,由于乘客进站需求量较低,每小时仅约250 人 / 次,在工作日 8 :00-9 :59 时段将车站两侧各 3 台进站闸机改为出站闸机,加快乘客出站速度,减少拥堵。
(3)在站厅费区中部设置隔离栏杆,避免乘客在楼梯口处形成对冲客流。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 13 号线中科路站客流进行分析、说明,从客流时段分布特点、断面客流对比来制定优化措施,合理充分利用车站现有的设施设备做好乘客安全、快速、高效的出行需求,为今后轨道交通各车站高峰期间相应方案的提高、完善提供经验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贾建林 , 张婉婷 , 王振报 , 等 . 基于类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新开站点客流预测 [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24(22):9636-9644.
[2]2 24 年城市轨道交通部分运营数据统计 [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02):140-141.
[3] 赵丹彤 , 黄显楠 , 彭磊 , 等 .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量集中度实证分析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4,27(10):145-150.
[4] 史本杰 , 张翀 , 叶丽敏 . 福州地铁东街口车站的客流分析与组织 [J]. 绿色科技 ,2021,23(23):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