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李学萍 李春梅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以真实情境下的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本文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项目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优势和教学成效。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基础护理技术;学生为主体;真实情境;合作探究;教学成效
引言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为后续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一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分析
1. 课程分析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后续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内容涵盖基础生命体征测量、基础护理操作、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完成基础护理操作的能力。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完成基础护理操作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命体征测量、基础护理操作、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讲解、示范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对容易,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难以熟练掌握技能,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动手操作经验,在进行操作训练时往往手脚不协调,动作不规范,缺乏自信心。此外,由于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项目内容分解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丰富,可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实际情况,将其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评价标准。例如:
项目一:基础生命体征测量项目:该项目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并能正确记录和分析数据。项目任务包括:学习不同测量方法、模拟测量练习、数据分析与解释、小组讨论和汇报等。
项目二:基础护理操作项目:该项目以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例如:床单元整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翻身拍背等。项目任务包括:理论学习、示范操作、分组练习、模拟病人护理、小组评价等。
项目三:常用医疗器械使用项目:该项目以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例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吸痰器、氧气吸入器等。项目任务包括:医疗器械的认识、操作练习、安全使用、故障排除、小组讨论和汇报等。
三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1. 明确教学目标
项目式教学法需要明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并与课程目标相一致。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确定每个项目的核心技能和知识点。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的目标。
2. 优化项目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项目内容,使之真实、有趣、有挑战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模拟病人护理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操作技能。例如,可以模拟一位高血压患者,让学生进行血压测量、记录和分析,并根据数据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模拟临床护理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可以搭建模拟病房,配备模拟病人、使用模拟医疗器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真实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加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
4. 单元教学组织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项目任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5. 教学评估实施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项目展示、小组汇报、操作技能考核、论文撰写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 教学成效
项目式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显著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首先,项目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着主角,他们需要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项目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操作技能,项目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在模拟病房中进行床单元整理、口腔护理等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项目式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项目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商、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项目式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项目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们在项目中需要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能够根据项目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行创新性尝试,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 总结
项目式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项目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单元教学和实施教学评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贾莹.项目式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学园,2024,17(11):20-22.
[2]左满芳,何英,王毯,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改革探索[J].农垦医学,2023,45(05):471-473.
[3]李娜,唐瑜,刘小艳.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基础护理学微课建设[J].时代教育,2017,(14):32.
[4]李秀莲,高丽萍,孙慧.模块项目式《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开发[J].护理与康复,2013,12(08):7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