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作者

韩玉花

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评估其对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子宫肌瘤剔除组(n=45)和全子宫切除术组(n=45),分别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FSH、LH、E2、AMH)水平变化,经阴道超声评估卵巢体积及窦卵泡计数(AFC)。结果: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FSH、LH显著升高,E2、AMH水平及卵巢体积、AFC明显降低(P<0.05),而子宫肌瘤剔除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较小(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于全子宫切除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生殖内分泌平衡。

关键词:子宫肌瘤;内分泌状态;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尤为显著,约30%的患者伴随月经异常、盆腔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妇科诊疗技术进步,手术治疗已成为应对症状性肌瘤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两者虽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在术后健康管理方面面临不同挑战。对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肌瘤剔除术是首选方案,其优势在于最大限度维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即使保留子宫,手术操作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或血供干扰,仍需进一步探讨这些潜在影响是否波及卵巢功能及激素平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期间9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范围为35至5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全子宫切除组。子宫肌瘤剔除组中,包含患者45例,病症分布为单发肌瘤30例,多发肌瘤15例,年龄范围为36至54岁,平均年龄为44.2±5.1岁。全子宫切除组中,同样包含患者45例,病症分布为单发肌瘤28例,多发肌瘤17例,年龄范围为35至55岁,平均年龄为44.5±5.3岁。两组在年龄、病症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 年龄25~50岁,有明确子宫肌瘤相关症状需手术治疗者。(2)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3)经超声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子宫肌瘤,无子宫恶性病变证据。(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合并其他妇科内分泌疾病。(2)术前检查提示卵巢功能异常(AMH<1.1 ng/mL或FSH>10 IU/L)。(3) 既往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或卵巢手术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子宫肌瘤剔除组:医生采用腹腔镜或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术中使用超声定位明确肌瘤位置后,切开肌瘤包膜完整剥离病灶,使用双极电凝或缝合止血,保留子宫结构及宫腔形态,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随访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全子宫切除组:医生根据肌瘤体积及盆腔粘连程度选择腹腔镜或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完整切除子宫颈及宫体,术中仔细分离并保护双侧卵巢及输卵管,避免损伤输尿管及邻近血管,术后密切观察盆腔引流及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手术均安排同一资深妇科团队操作,术后护理及随访方案标准化。术后静脉采血检测性激素水平,同步行经阴道超声评估卵巢体积及血流参数。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对比两组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相关指标,以此评估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激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全子宫切除组在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FSH、LH、E2、AMH)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全切组术后FSH/LH上升,E2/AMH下降(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卵巢功能相关指标

术后3个月超声评估显示,子宫肌瘤剔除组指标变化较为平缓,而全子宫切除组卵巢体积及窦卵泡计数(AFC)较术前明显下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受损(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重点关注性激素水平(FSH、LH、E2、AMH)以及卵巢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对比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全子宫切除组的术前术后数据,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对手部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在性激素水平方面,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激素水平变化。具体而言,该组患者术后FSH从6.82±1.35 IU/L轻微上升至7.15±1.47 IU/L,LH从5.74±1.21 IU/L升至5.92±1.19 IU/L,E2从68.53±15.42 pg/mL降至65.89±13.58 pg/mL,AMH从2.86±0.73 ng/mL降至2.63±0.69 ng/mL。这些变化并不显著,表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平衡具有较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全子宫切除组的患者术后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23±2.14 IU/L和8.45±1.73 IU/L,而E2和AMH则出现显著下降,分别为42.15±11.29 pg/mL和1.78±0.52 ng/mL(P<0.05)。这一数据变化提示由于,全子宫切除术移除患者子宫及部分生殖器官,导致内分泌环境发生改变,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

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方面,术后经阴道超声评估显示,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和窦卵泡计数(AFC)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卵巢体积从术前的5.32±0.93 cm³降至术后的5.08±0.87 cm³,AFC从术前的8.76±2.15个降至术后的8.12±1.98个(P>0.05)。这一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然而,全子宫切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和AFC均出现显著下降,卵巢体积从术前的5.24±1.02 cm³降至术后的3.41±0.67 cm³,AFC从术前的8.64±2.34个降至术后的5.23±1.42个(P<0.05)。这些数据表明,全子宫切除术会导致卵巢血供减少或直接损伤卵巢组织,从而影响患者卵巢功能。

综上所述,尽管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但其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差异显著。子宫肌瘤剔除术更有利于保持患者的内分泌稳定性和卵巢功能,特别适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全子宫切除术虽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较大,医生应谨慎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长期生活质量选择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手术方案以最小化对内分泌系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郑瑜.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内分泌状态的影响[J].医药与保健, 2020,028(005):62-64.

[2] 王柳,单莉,张咪,et al.子宫肌瘤常用手术方式的选择[J].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6):900-905.

[3] 王东君,张晓慧,刘爱华,等.三种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 26(2):251-253.

[4] 王参梅 刘碧淋 陈巧梅.路径式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2025.

[5] 许凤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