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作者

董娅彤 闫杰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01331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艺术教育学通过视觉表达与公众互动成为传播生态知识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重庆地区常见野花为研究对象,探索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提出以重庆常见野花科普绘图与科普产品开发为例,探究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通过田野调查法对重庆大学城典型生态区域的32种本土野花进行形态学记录与艺术转化,结合数字绘画、3D建模等技术开发系列科普绘图及衍生文创产品(如AR植物图鉴、生态主题绘本)。研究发现,艺术化科普手段显著提升公众对本土植物的认知度,并通过社区美育工作坊实现生态意识与审美素养的协同培养。研究为地域性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跨学科方法论参考,推动“艺术+生态”的深度融合与公众参与机制创新。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绘图;重庆野花;生态美育

1.前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未来5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期。[1]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乡环境改善,助力高质量发展。重庆自然资源丰富,[2]野花科普绘图及产品开发受青睐,但系统性科普工作不足。本研究聚焦重庆地区常见野花的图鉴、绘本及文创产品开发,提出以重庆常见野花科普绘图与科普产品开发为例,探究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旨在为地域性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跨学科方法论参考,推动“艺术+生态”的深度融合与公众参与机制创新,进而提高民众对野生植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播野花文化,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2.1 路径探索

(1)前期准备:调研市场需求,确定野花科普绘图和产品内容形式并制定推广策略,通过问卷、访谈等精准定位。 (2)产品开发:组织专业团队设计制作,邀请专业人员依调研结果结合野花特点知识,打造精美创意产品。 (3)市场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线上利用平台宣传,线下举办活动吸引公众。 (4)合作伙伴拓展:与学校、博物馆、植物园合作,开展活动,引入校园、联合办展扩大影响力。 (5)项目评估:定期评估,依反馈和销售调整推广与设计。(图一)

2.2 产品开发​

开展常见野花种类的调查研究,并同步对市场上与野花相关的图文资料及文创产品进行深入调研,参考《重庆植物图鉴》中记录的野花种类以及其他权威科普文献,明确两大核心研究方向:首先是野花科学教育绘图的开发;其次是科普产品的创新设计与推广。

针对野花科普图册及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按照季节变化和自然生境进行分类,将静态的野花绘图转化为动态立体结构展示、结合真实的野花标本与其手绘图像以及融入能够散发自然香气的特殊材料等方式来增强用户体验;此外,通过精心制作每一幅生动的野花图案,并配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介绍,我们希望向广大民众普及关于野花种类、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内容不仅会以传统图书的形式出现,还将被应用于互动式电子画册、明信片等多种载体上,力求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学习兴趣的需求。(图二)

3.艺术教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基于以重庆常见野花科普绘图与科普产品开发的艺术教育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我们发现艺术教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非凡。

3.1培养生态感知能力

艺术教育学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文学等,引导学生用敏锐的感知去观察自然。例如,在绘画教学中,让学生描绘大自然的风景,他们会更加留意山川、河流、植被等细节,从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3.2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

艺术教育学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除了传统的文字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包装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现生态文明的内涵。而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跨越语言、年龄、文化等障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相比枯燥的说教式宣传,艺术形式的传播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3.3引导正确价值观

艺术教育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引导人们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

3.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艺术教育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艺术家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提出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独特见解和建议。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3.5营造社会氛围

艺术教育学能够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艺术教育受到生态文明理念的熏陶和感染时,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种社会氛围的形成将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4.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重庆地区常见野花为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教育学的视角探索了科普绘图与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本研究强调了艺术教育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艺术教育学的视角探索了重庆地区常见野花的科普绘图与产品开发实践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车俊: 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4;49:28-32.

[2]王瑞洁, 刘骏: 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文化耦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4;39:157-164.

作者简介:董娅彤, 女, 土家族 ,2005年9月,籍贯重庆酉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画。

*通讯作者:闫杰,性别女,民族汉,1986年8月,籍贯河北省邯郸市,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