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药品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技术创新
邓林华 黄雪源 陈长营
山东辰龙药业有限公司 277300
摘要:药品质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药品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是保障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深入分析药品生产流程里质量控制的多个关键环节,明确各环节保障质量的具体举措。同时阐述技术创新在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推动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药品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技术创新
引言
在当今社会,医药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品生产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药品的质量优劣。随着大众对健康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医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确保药品生产达到高质量标准已然成为重中之重。质量控制如同守护药品质量的坚固防线,技术创新则是驱动生产水平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强劲动力。
一、药品生产流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1. 严格的质量标准制定
质量标准的制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国内外如《中国药典》等权威法规要求,确保药品在成分、含量、杂质限度等基础指标上合规。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临床应用实际需求,像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等。例如针对抗生素类药品,要精准规定其有效成分含量范围、微生物限度等,细致到每一个关键指标,以此为药品生产从源头设定高质量的参照准则,保障生产出来的药品能切实达到治病救人且安全可靠的要求[1]。
2. 原材料采购把控
原材料是药品生产的基础,对供应商的筛选务必严谨。要全面审核供应商的生产资质、质量管理体系等,确保其具备稳定供应优质原料的能力。比如在采购中药材时,要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残留等情况,只有各项指标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入生产环节,从源头上为药品质量把好关,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药品出现质量缺陷。
3. 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检测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如高精度的传感器、在线监测仪等先进检测设备,搭配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实时关注各环节关键参数。像在药品合成环节,精准控制反应温度、湿度以及压力等参数,一旦出现偏差,能迅速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出警报并及时纠正。
4. 成品检验与留样管理
药品生产完成后,要依据严格的成品检验标准,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对药品的外观、性状、含量、稳定性等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验。例如对注射剂要检查澄明度、无菌性等指标。要规范留样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的留样数量、保存条件进行留样,详细记录留样信息。
二、技术创新对药品生产流程的积极影响
1. 提升生产效率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替代传统人工操作,能极大地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误差,提高生产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例如在药品包装环节,自动化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程序快速、准确地完成贴标、装盒等工序,效率远超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实时调度与优化,根据订单需求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加快生产节奏,使药品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有效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用药需求,提升企业的生产供应能力[2]。
2. 提高产品质量
新技术为药品生产带来了更精准的工艺控制手段。比如在药物制剂方面,纳米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药物颗粒细化到纳米级别,改变药物的溶解速度、生物利用度等性能,使药物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如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可以精准地生产出具有特定治疗效果的蛋白质类药物,提升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质量控制与技术创新在药品生产流程中的协同发展
1. 质量控制引导技术创新方向
在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所反馈出的问题切实成为了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以某知名药企生产的降压药为例,在质量监测中发现,该药品在常规储存条件下,有效期内药物有效成分降解率达到了 10%,超出了行业标准规定的 5%的上限,严重影响药物疗效与稳定性,且杂质含量在特定批次中平均超出标准值 30%,这对患者用药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基于这些严峻的质量问题,企业果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在新型辅料研发方面,组建了由 20 余名专业研发人员构成的团队,历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经过上百次的实验与配方调整,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缓释辅料。这种辅料能够有效减缓药物在储存过程中的降解速度,将药物有效成分降解率在有效期内控制在 3%以内,显著提升了药物稳定性。在包装材料改进上,企业与 3 家专业材料科研机构合作,投入 500 余万元研发经费,经过对 10 余种不同材料的筛选与测试,最终选定一种具有高阻隔性和低透气性的复合材料作为新包装。使用该包装后,药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幅降低,杂质生成速率减缓了 40%,成功解决了杂质含量超标的问题。通过这些围绕质量问题展开的技术创新举措,该降压药的质量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市场投诉率从原来的 15%降至 3%以内,市场份额在一年内增长了 20%,有力地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充分彰显了质量控制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引导作用以及技术创新为药品质量提升带来的显著成效。
2. 技术创新助力质量控制升级
创新技术的应用为质量控制带来诸多便利。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像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更精准地检测出药品中微量的杂质成分,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让质量监控更加严格。新技术优化了生产流程,比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智能追溯系统,能实时记录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信息,方便质量追溯和问题排查,使得质量控制措施更容易实施且更具实效性[3]。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药品生产流程中,质量控制与技术创新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质量控制通过各个关键环节,为药品质量筑牢坚实的防线,从源头到成品全方位保障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技术创新则从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推动绿色生产等多个维度为药品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积极且深远的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相辅相成,不仅有助于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满足广大民众对健康的需求,还能增强企业在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整个医药行业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施咨含,陈鹏安,陈雪帆.药品安全码平台及其在药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1,21(04):294-297.
[2]杨剑琨,杨申寅.精益六西格玛在改善药品生产流程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8,39(05):53-57.
[3]包晗,邱鹏程,张鑫磊,等.市场互动一体化系统在药品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7,28(25):3461-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