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庄景会
广汉市第一小学校 618300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宛如一座大厦,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犹如一道屏障,将大量精力倾斜于读写,使得口语表达沦为“边缘角色”,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受限。在当今沟通至关重要的时代,深入探索与实践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成为打破僵局、完善学生语言能力体系、提升其沟通交流素养的关键之举,是小学语文教学突破与创新的核心任务。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明确要求。以此为基准,构建能力层级目标。初级目标聚焦于让学生学会基本倾听,能理解他人简单话语意思,并清晰表达自己想法,比如在课堂上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中级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表达技巧,语言更有条理,能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像在小组讨论 “我的课余生活” 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活动经历。高级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与评价能力,面对不同场合能灵活应对,还能对他人发言作出客观评价,如在班级演讲活动中,不仅能出色演讲,还能精准点评同学表现,通过层级目标设定,为学生口语能力提升铺就阶梯。
1.2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细化口语交际培养目标
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各异,口语交际培养目标需精准适配。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培养目标侧重简单日常交流,如学会礼貌打招呼、介绍自己和家人,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口语。中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目标设定为能完整讲述故事、表达观点,在课堂上组织故事分享会,锻炼其叙事与表达能力。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渐强,培养目标为能进行辩论、演讲等较复杂口语活动,在班级辩论赛中,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提升口语交际综合能力,贴合年龄特点的目标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1.3 融合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口语交际长远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紧密相连。长远目标设定为通过口语交际培养,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词汇、优化表达。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在讨论问题时能条理清晰地分析论证。审美鉴赏与创造上,鼓励学生用生动语言描绘事物,展现独特审美。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传承优秀文化,如讲述民间故事、传统节日习俗,将口语交际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探索
2.1 情境创设教学法提升口语交际兴趣
情境创设教学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口语表达欲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情境,在教授 “春天来了” 主题时,在教室布置花草模型,播放鸟鸣声,营造春天氛围,引导学生描述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春天。学习 “购物”相关内容,搭建模拟商店,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对话,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自然流畅,对口语交际兴趣大增,课堂充满活力。
2.2 小组合作教学法促进口语交流互动
小组合作教学法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教师将学生分组,布置口语交际任务,如讨论 “如何保护校园环境”。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分享想法与建议,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的学生提出垃圾分类具体措施,有的分享环保宣传创意,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口语表达更自信、流畅,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小组合作,让口语交际从个体行为转变为群体互动。
2.3 示范模仿教学法规范口语表达技巧
示范模仿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规范口语表达。教师先示范正确表达方式,如在教礼貌用语时,示范不同场景下的礼貌用语使用,语气、语调、表情等都展示到位。学生模仿教师示范,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教授朗读技巧时,教师范读课文,展示重音、停顿、语调变化,学生跟读模仿,通过反复示范模仿,学生逐步掌握口语表达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规范性与准确性。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实践要点
3.1 教学内容选择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契合
教学内容选择直接关系口语交际训练效果。教师应挑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如 “我的家庭”“周末趣事” 等,让学生有话可说。结合课文内容拓展口语训练,在学习童话故事后,让学生改编故事并进行表演,锻炼口语表达与创造力。引入时事热点话题,如 “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使教学内容与口语交际训练紧密契合,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口语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像地方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活动等,让学生采访相关人士后进行分享,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口语素材。
3.2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助力口语能力提升
课堂互动环节是口语能力提升的关键。设置提问抢答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快速思考并抢答,锻炼思维敏捷性与口语表达速度。开展小组竞赛,如 “成语接龙大比拼”,各小组比拼成语积累与口语表达,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升口语能力。组织课堂辩论,针对有争议话题,如 “小学生应不应该参加课外辅导班”,学生分组辩论,在观点交锋中,口语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还可开展 “故事接力” 活动,每位学生依次接着前一位同学的故事往下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组织能力。举办 “新闻播报” 活动,学生收集校园或社会新闻,在课堂上进行播报与评论,增强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观点的能力,通过多样化互动,持续提升口语水平。
3.3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强化口语交际培养效果
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如参与度、表达流畅性、沟通技巧等,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作业评价注重口语作业完成情况,如让学生录制讲述故事音频,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评价。考试评价增加口语测试部分,如对话模拟、话题讲述,依据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等赋分,通过全面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口语交际,持续提升口语能力。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中,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角色贡献、团队协作表现进行评价;作业评价时,考量学生对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运用的合理性;考试评价里,针对不同话题类型,明确各等级表达的具体要求,使评价更精准,为学生口语提升提供清晰指引。
四、结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精准设定目标,从课程标准、学生年龄、核心素养多维度发力;探索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把握实践要点,优化教学各环节。尽管在实践中面临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时间紧张等挑战,但只要持续探索改进,定能让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助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提升,为其未来发展赋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罗热芳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项目化学习实践策略微探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1):131-133.
[2] 胡琼丹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20):1-3.
[3] 达世芳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0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