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评价及提升路径探究
徐珊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应用效果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的现状,从多维度构建提升路径,旨在为推动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提升路径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渗透,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师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成果。因此,对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现状
(一)数字化教学能力与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教学能力方面,部分高职教师虽具备一定数字技能基础,但仅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如在使用教学软件时,多局限于简单的课件展示和基本的在线测试功能,难以运用高级数字工具和平台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程度较低。线上教学常作为线下教学的简单补充,缺乏系统性教学设计,无法发挥数字化教学在拓展教学时空、促进个性化学习方面的优势,导致数字化教学优势难以充分彰显,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
(二)数字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
教师在数字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文本、图片为主,缺乏动画、视频、交互程序等多样化呈现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思维,资源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碎片化问题严重,学生难以借助这些资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数字素养与教育理念融合度
部分高职教师对数字化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尚未将数字素养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导,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数字伦理意识淡薄,在教学资源引用、学生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和学生隐私泄露等问题,影响教学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学校支持机制的局限性
学校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支持机制上存在短板。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未能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需求和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在数字化教学设备和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设备陈旧、网络不畅等问题较为常见,限制了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应用和提升空间。此外,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五)教学应用效果整体欠佳
综合来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的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学习成果提升不明显。这反映出教师在数字素养应用过程中,未能精准把握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和资源运用不当,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价值,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一)强化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
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根据教师数字技能水平和学科教学需求,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方案。对于基础薄弱的教师,开展基础数字技能培训,如常用教学软件的操作、教学资源的简单编辑等;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提供高级数字工具和平台的应用培训,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等,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
实践与反馈相结合:加强培训的实践环节,通过模拟教学、教学案例设计等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数字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
丰富资源开发形式:鼓励教师学习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开发技术,如动画制作、视频剪辑、交互设计等,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引导教师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发具有职业场景模拟、实践操作指导等功能的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求。
构建系统性资源体系:培养教师的资源整合思维,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路径为依据,对各类数字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建立资源分类标准和索引系统,将碎片化的资源转化为有序、系统的资源体系,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
(三)促进数字素养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
深化数字化教育理念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理念的学习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解读最新的数字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数字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加强数字伦理教育:将数字伦理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让教师了解数字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的数字伦理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引用教学资源,规范处理学生数据,保障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完善学校支持机制
优化培训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培训内容要紧跟数字技术发展前沿,涵盖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加大硬件和资源建设投入:学校要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投入,更新升级多媒体教室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此外,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制定激励政策,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对在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化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以教学效果为导向持续改进
建立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构建科学的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期的教学效果评估,及时发现教师在数字素养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基于评估结果优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优化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改进教学活动设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四、结论
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也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强化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数字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促进数字素养与教育理念融合、完善学校支持机制以及以教学效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应用效果,推动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持续关注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路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