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在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

郑秀伟

河北省承德市实验小学 06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小学阶段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职业技能教育;劳动素养

一、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其深远意义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塑造学生全面的人格特质。这一举措能够点燃学生对职业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与创新,这无疑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尊重劳动、珍惜每一份付出。这种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将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技能元素

在小学阶段,将职业技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将职业技能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实用的职业技能。

以语文课为例,我们可以巧妙地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将职业技能教育融入其中。在教授《落花生》等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深刻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与农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知识。例如,可以邀请当地农民或农业专家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同时向他们介绍与红色旅游、历史文化保护等相关的职业技能。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或红色旅游景点,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同时,了解红色旅游的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小学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校本教材。例如,可以编写一本《小学生职业技能启蒙》教材,其中包含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知识,如简单的财务管理、烹饪技巧、手工制作等。这些教材内容既实用又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职业技能知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劳动体验

开展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劳动体验、提升其劳动素养的重要一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悯农》为例,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小农夫”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划分出一块小田地,让学生亲手种植蔬菜或粮食作物,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全程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还让他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学会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环保主题,如《只有一个地球》,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环保宣传活动。学生可以制作环保标语、海报,走进社区进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手工制作方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或人物,引导学生创作相关的手工艺品。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易的草船模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劳动素养

在培养小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素养方面,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加强家庭教育,我们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素养培养环境。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慈母情深》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辞辛劳地工作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财务管理,如记录家庭日常开支、学习制定简单的家庭预算等,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财务管理意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持家的不易,学会感恩和珍惜。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烹饪活动。在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包粽子,从选材、浸泡、包裹到煮熟,全程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家务劳动,我们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组织一次社区清洁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清扫街道、清理垃圾,为社区的环境美化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雷锋精神,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本文提出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劳动素养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和支持这一事业,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汪丹. 劳动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07): 65-67.

[2]李乙. 新时期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小学生创新素养的意蕴及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 (08):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