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分析
李蕊
上海大学 上海 201800
摘要: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衡量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 2017 - 2022 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每提高 1%,当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平均增加约 1.6125 项。机制上,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政府补助资源配置来推动企业创新。最后提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优化政府甄别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企业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资金投入则是决定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然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政府补助资源分配不均,阻碍了部分企业的创新步伐。金融科技的兴起,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政府精准识别补助对象,为企业创新带来新契机。剖析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意义重大。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梳理相关文献;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第四部分进行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深入探究影响机制;第六部分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文献述评
目前,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测度构建、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的宏观框架。不过,由于金融科技度量指标难以确定,现有研究多围绕其发展特征和监管方式,对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探讨较少。
在测度构建上,施炳展和金祥义(2019)利用百度搜索构建指标衡量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企业创新测度分为投入和产出,投入包括研发投入和人数,产出主要涉及专利申请、授权或引用数量。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企业专利又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技术含量最高。
企业创新决策受多种因素左右。微观层面,企业规模、股权结构、经理人激励机制等都会产生影响;宏观层面,学者们研究了财税或产业政策(江飞涛和李晓萍,2010;张同斌和高铁梅,2012)、金融发展(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 ,法律制度环境(Dosietal.,2006; Tong et al.,2014)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金融科技能够加快信贷审批,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
关于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已有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可提高贷款审批速度,降低融资成本和信贷市场准入门槛,使外部融资更加普惠化,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估计策略、变量和数据
(一)估计策略
本研究聚焦市级金融科技发展对当地新三板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构建回归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代表公司i在第t年的创新产出,用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衡量;解释变量表示公司i所在城市m在第t年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由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衡量;Controls表示涵盖企业和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为公司个体固定效应,为年份行业固定效应,为随机误差项。预期核心解释变量系数β为正。
(二)变量
1.企业创新(Innovation):以专利申请指标测度企业创新,用研发支出占比进行稳健性检验。对企业专利申请总数(Patent-R)取对数得到 Patent,同时分别用发明专利自然对数(Patent1)、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数量之和的自然对数(Patent2)衡量不同类型专利创新。
2.金融科技发展(Fintech):采用市级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度金融科技发展程度,经对数变换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成长性(Growth)、资本支出占比(CapEx)、固定资产比(PPE)、董事会独立性(Indep),以及城市 GDP 和人口,控制企业和城市层面因素对创新的影响。
(三)数据
数据来源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 WIND 数据库等,选取 2017 - 2022 年 23558 个公司 - 年度观测值。主要变量统计显示,多数企业无专利申请,新三板企业总体创新性不强,专利申请和金融指数均存在右偏特征,因此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变换。
四、经验分析
(一)基准回归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与当地新三板上市公司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每提高1%,当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平均增加约 1.6125 项。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与创新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创新负相关,董事会独立性对创新有促进作用。
(二)稳健性检验
1.控制金融发展水平:地区金融发展可能影响企业创新路径,加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与当地新三板企业数量比值衡量)重新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仍有显著促进作用,验证了基准回归的可靠性。
2.使用研发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仍呈显著正向影响,与前文结论一致。
五、机制检验
(一)融资约束机制
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创新。选取现金比率等六项指标构建企业融资约束评分指标 FC,回归结果显示,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创新产出少,而金融科技与融资约束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金融科技缓解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促进了创新。
(二)政府补助资源配置机制
政府补助和税收返还旨在支持创新企业,但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引入政府补助(Subsidy)、税收返还(TaxRebate)与金融科技的交互项,回归结果显示,单纯政府补助未促进企业创新,可能因寻租活动削弱了资源配置效率;而金融科技与政府补助、税收返还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政府补助转化为创新产出,提升税收返还的创新效应,助力政府精准扶持创新企业。
六、结论建议
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应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传统金融机构需加强与新兴技术融合,在产品设计、信用管理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数字融资渠道。政府要提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甄别水平,避免 “寻租” 行为,借助金融科技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参考文献:
[1]蔡竞,董艳.银行业竞争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6,(11);96-111.
[2]陈彩虹.多维视角看金融科技问题[J].中国银行业,2019,( 3 ):42-45.
[3]党力,杨瑞龙,杨继东.反腐败与企业创新:基于政治关联的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5,(7);146-160.
作者简介:李蕊(2001-),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