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刘铮
渤海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形成的有目标、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的缺席、作用的弱化定然会降低阅读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效率、质量得不到保障,新课改也难有效开展。重新思考、审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将会澄清现阶段对于教师地位认知误区,能够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角色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逐渐凸显,教师的地位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有些地区对于改革的理解存在偏颇,教师的作用逐步下降,甚至出现空白,语文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困惑的:讲得过多,就会喧宾夺主;讲得太少,又有放任自流之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尴尬,不少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提问、自行解疑、自行展示,一堂课下来,教室里不可谓不热闹,但热闹之余,学生却无法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具有组织与引导的双重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推动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由传统教学的主宰者向现代课堂教学先行者、引导者、组织者、开拓者转变,对教师角色给出了准确的定位。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协助、服务的作用,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良好条件。
一、做阅读实践的先行者
新课标在地方和学校实施这一课程的建议中提到“要鼓励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语文能力教育和语文教学实践,防止过于强调技巧的倾向。”因此,全新师生关系应该是在落实教师主体性为前提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做阅读实践的先行者,通过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真正践行新课标理念,以自己对课文的见解、把握和感悟,正确引导学生走向。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他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作阅读实践的先行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发现文本的价值之所在。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就在于他是“先知者”,虽然不一定高于“后知者”,但是语文教师对文本的睿智解读却是他发挥自己主导地位的前提条件。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案。这就是一个教学创新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参”,就必须深入到阅读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有真实的阅读体验,才能把语文阅读课堂打上自己的烙印。否则,教师只能迷失在别人的解读中,只能照本、照教参宣科,根本谈不主导地位。
二、做交流对话的引领者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多边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在身份、阅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必须承担起“首席”的责任,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一种适合阅读的和谐氛围。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氛围。只有在适当的氛围中,对文本的阅读和体验才能臻于极致,教师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营造适合阅读教学开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文本更好地亲密接触。
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文本当然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有的需要沉静地默读,有的需要激情朗诵;有的需要圈点勾画,有的需要比较赏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学生当然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在课堂上,真正的专家是教师。教师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最合理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学生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的背后,应该是教师精心的准备和悉心的点拨。
引领对话的内容和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怎么对话,其内容和方式应该由师生双方来确定。合作小组内部如何分组、角色如何轮换、成果如何汇总、反馈,也应该让学生充分自主。但是,教师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合理的提示、要求,对学生对话交流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必要的引领和规范。只有这样做,才不至于使课堂陷入无序和低效的困境。
承担总结和提升的责任。教师作为“先知者”,有责任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多元的,有部分甚至是错误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以及阅读结束以后,适时地进行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认识的水平。这也是教师发挥主导地位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做阅读思维的点拨者
一节好课,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点拨提升也是教师发挥主导地位的重要层面之一。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评判同学的回答,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去评判是非、臧否人物,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去推理、联想、鉴赏。当然,强调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全盘接受与肯定。学生在阅读中,在价值观、思维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偏差,也应该加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引导,避免“尊重”泛化、庸俗化,无优劣、无好恶、无是非的怪现象。
教师仍然需要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阅读思维的点拨,才是有效的教学。发挥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形成双主体共同结合,共同作用的局面。
四、做阅读视野的开拓者
文本的容量是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也是有限的,然而阅读却是无限的。学生只学教材肯定不够,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开拓阅读视野。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的自主阅读学习,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之一。有时候,教师阅读视野的宽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广度,教师阅读的趣味影响着学生阅读的趣味。教师引领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延伸到课堂内外,促使学生对阅读优秀而的文学作品产生浓烈而持久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是新课改深入的方向,然而,如果因此一味淡化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取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教”的过程中依然应该占有主体地位。坚守教师主导地位,意味着既不越俎代庖,更不放任自流,而是“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且要能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肩上、借助老师的眼睛,读得更多、悟得更深、想得更远。
诚然,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它可以培养跟随学生一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自由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人生经验和哲理,吸取前人的智慧,从而能够更好的生活和学习阅读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引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推进阅读教学的进步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J].人民教育,2019.
[3]王雅婷.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