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蓝怡
上杭县城东幼儿园 364200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乡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将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早期教育阶段就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还能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通过融入幼儿园课程来传承乡土文化,进而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人文素养;地方资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文化和传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逐渐淡化,这对文化多样性和社区凝聚力构成了挑战[1]。在这种背景下,将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策略,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其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一、融入领域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语言与文学领域的乡土故事创作:幼儿园可以鼓励孩子们收集并讲述自己家庭或社区中的故事,特别是那些代代相传的乡土故事。例如,在一个以渔业为生的沿海村落,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回家询问长辈关于海的故事,比如渔民与大海的冒险经历、海洋生物的有趣传说等。然后,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用绘画、写作或是口头叙述的方式来分享这些故事。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共同创作一本班级故事集,包含所有同学的故事和插画。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自己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自豪感。
科学与自然探索领域的本土植物研究: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园可以设计一系列围绕本土植物的科学探索活动。比如,在一个植被茂盛的山区,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探险,认识不同类型的树木、花朵和草本植物。活动可以包括制作植物标本、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甚至是建立一个小花园,让孩子们亲自种植并照顾本土植物。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利用地方资源,创建特色区域
开发本土化教材与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和自然资源,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材料。例如,在一个拥有丰富陶瓷制作传统的地区,幼儿园可以与当地的手工艺人合作,开展一系列“小小陶艺家”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陶土的基本知识,还可以亲手体验从揉泥到塑形再到烧制的全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通过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了家园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传承。
构建特色环境创设:根据地方特色营造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一个靠近自然保护区的幼儿园里,可以围绕保护区内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为主题布置教室内外空间[2]。墙壁上挂满了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各种动物画像;角落里设置了一个小型生态园地,种植着本地常见的花草树木;甚至还可以设立一个“观察角”,放置望远镜等工具供孩子们观察鸟类或其他野生动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并了解到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自然之美,从而培养起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三、融入主题活动,提高幼儿认知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中秋节期间,组织一场“中秋月圆夜”的主题活动。活动开始前,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述中秋节的起源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如团圆的意义。随后,安排月饼制作环节,让小朋友亲手体验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从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以及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创作有关月亮或兔子的手工艺品,以此表达他们心中的美好祝愿。
引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例如,在一个拥有悠久皮影戏历史的区域,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皮影艺术家来到校园内进行表演,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这门古老艺术的历史背景及制作工艺。之后,教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皮影人物,并编排一段简短的故事剧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家乡独特的文化遗产,还能够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此外,这类活动还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利用地方资源,传承乡土文化
结合地方民间故事与传说:为了更好地利用地方资源传承乡土文化,幼儿园可以搜集并整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在中国南方某水乡小镇,流传着许多关于河神保佑村民免遭洪水侵袭的故事。老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情节生动且富含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主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勇敢、智慧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接着,可以引导孩子们围绕该故事展开讨论,甚至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为故事续写新的篇章或绘制插图。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本土文化中蕴含的美好品质,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展实地考察与体验活动:定期组织幼儿参观访问本地区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如古迹遗址、博物馆或是传统工艺作坊等[3]。以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例,幼儿园可以安排一次前往当地古城墙遗址的郊游。在这次旅行中,老师们事先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古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等信息,沿途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到达目的地后,除了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古城墙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比如模拟古代守城士兵的角色扮演,或者是寻找城墙上的特殊标记等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是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风俗和自然环境,从而培养出深厚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 2022(4):79-80.
[2]范娜娜.名师引领下的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 2023.
[3]陈金. "课程游戏化中融入幼儿园本土资源的实践研究." 华人时刊·校长版 9(20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