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与效能提升
熊玉萍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201415
一、引言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的大学辅导员工作仍然存在着繁琐的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基础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和效能提高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特点与优势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特点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模式,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功能的集成性和服务的系统性。这种社区模式打破了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原本分散在学工、教务、后勤等部门的服务事项进行物理整合和流程再造,构建起 " 事务办理-成长服务-文化育人 " 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1] 在空间布局上,通常设置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室、学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功能区;在运行机制上,采用 "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理 " 的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跨部门协同。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优势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首要优势在于资源的聚合效应。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教务系统的学籍信息、学工系统的奖惩记录、后勤系统的住宿数据等,形成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在服务便捷性方面,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学生既可以通过手机 APP 预约心理咨询、申请勤工助学,也能在实体社区享受面对面的指导服务。这些优势共同促成了高校学生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育人成效。
三、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一)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的建立为辅导员工作流程再造提供了重要契机。在简化办事流程方面,可通过构建智能化事务处理系统,将学生请假、奖助申请、心理预约等常规业务全部线上化,实现“一网通办”。[2] 例如,开发具备智能填表功能的电子表单系统,学生填写基本信息后,系统可自动调取学籍数据,减少重复填报;引入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处理成绩单打印、在读证明开具等标准化业务,将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职责分工方面,需要建立矩阵式管理模式,纵向按年级划分责任范围,横向按专业领域(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党团建设等)设立专项工作组,形成 " 条块结合 " 的管理架构。同时制定详细的《辅导员工作清单》和《服务事项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和质量标准,避免出现管理盲区。通过流程再造和职责重构,辅导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想引领、成长指导等核心工作中,实现工作效能的质的提升。
(二)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壁垒,为协同育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跨部门协作方面,可建立" 学生事务联席会" 制度,定期召集教务、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3] 开发跨部门协作平台,实现学生问题 " 一单式 " 流转,如宿舍报修问题可直接推送至后勤系统,学业问题自动转接至教务部门,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在团队建设方面,实施" 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组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沙盘推演等专业培训;开展" 辅导员工作坊",邀请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家参与指导;建立 " 师徒制 " 培养模式,促进经验传承。同时,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团队交流空间,如设立" 辅导员创客空间",开发内部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的流动扩散。通过构建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协同能力。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效运行的技术支撑。[4] 在平台建设方面,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整合学工、教务、后勤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建立全景式学生画像。通过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如人脸识别门禁、课堂考勤系统等,实现学生行为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开发辅导员工作驾驶舱,关键指标和数据可视化呈现,支持移动端实时查看。
在数据分析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业预警、心理危机识别、就业倾向分析等深度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图书馆门禁、食堂消费、网络使用等行为数据,建立学业困难预测模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监测校园论坛、社交媒体的舆情动态。同时,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流程,保护学生隐私。通过数据赋能,推动辅导员工作从经验判断向精准服务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四)强化学生参与,建立学生反馈机制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一站式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学生自治方面,可组建" 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楼长层长、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专项小组,让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推行 " 项目制 " 管理模式,将社区文化建设、公共空间维护等任务设计成具体项目,由学生团队竞标承接。设立" 学生助管" 岗位,经过培训后协助处理基础性事务工作。
在反馈机制方面,构建多元化的意见收集渠道,如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设置线上线下意见箱等活动。开发服务评价系统,学生对每项服务的办理过程进行实时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 " 问题响应-整改落实-结果反馈 " 的闭环机制,确保学生诉求件件有回音。同时,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学生反馈数据,识别共性需求和潜在问题,为工作改进提供依据。通过赋权学生参与,培养其责任意识和主体精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结语: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团队合作,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学生参与,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今后,大学要继续深入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并对其进行更多的策略创新,为改革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 . 高校辅导员文化育人途径探析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12(2):14-18.
[2] 张峻峰 . 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进路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Z3):64-66.
[3] 胡继冬. 大学生文化获得感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7):52-55.
[4] 史龙鳞 . 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 [J]. 高校辅导员 ,2021(3):57-61.
本文系校级科研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