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苹果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作者

郑苗苗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陕西延安 727400

摘要:在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作为现代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中主要通过选用矮化砧木、合理密植等手段,显著降低树体高度,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株数,实现早期丰产和高效益。矮化密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树体矮小使得光照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从而提升果实品质。

关键词: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果业发展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市场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借助矮化砧木和科学的密植方式,让苹果树树体矮小紧凑,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实现早结果、早丰产。而且,该技术便于果园实施机械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要点,才能充分发挥矮化密植的优势,实现苹果产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苹果。

一、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的品种与砧木选择

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成功实施,品种与砧木的选择是关键起始点。品种的特性直接决定了果实的品质、产量以及市场适应性,而砧木则对树体的生长势、抗逆性和寿命有着深远影响。在品种选择方面,需综合考量多个因素。早熟性是一个重要指标,早熟品种能够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水果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避免后期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以确保树体能够安全越冬。而在病虫害高发区域,则需挑选抗病虫害能力突出的品种。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经过长期选育和实践验证的优良品种,如红富士系列,其果实色泽鲜艳、口感脆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且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一定的抗逆性;嘎啦果,早熟且果实品质优良,适合在需要提前上市的地区种植。不同的砧木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对树体的矮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砧木能够使树体生长缓慢,树高降低,从而便于密植和管理。例如,某些砧木能够增强树体的耐旱性,使其在干旱地区也能良好生长;而另一些砧木则可以提高树体的抗盐碱能力,适用于盐碱地种植。

二、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的园地规划

气候条件也是园地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苹果树适宜在温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品种对气温、光照和降水等气候要素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品种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而另一些品种则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生长良好。此外,地形条件也会影响果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平坦开阔的地形有利于果园的机械化作业和统一管理,而坡地则需要注意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1]。

园地选择是规划的首要任务,需要综合评估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土壤是苹果树生长的基础,理想的土壤应具备肥沃、疏松、透气性好和排水良好的特点。肥沃的土壤能够为树体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和结果;疏松透气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增强树体的吸收能力;良好的排水性能可以避免积水对根系造成损害,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

园地规划还包括区划、道路系统、灌溉系统和防护林等方面的设计。合理的区划能够将果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种植区、管理区、仓储区等,便于果园的生产管理和运营。道路系统的设计要满足果园的运输需求,确保农资和果实的进出顺畅。主干道应贯穿整个果园,连接各个功能区域;支道则分布在种植区内,方便果农进行田间作业。灌溉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苹果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

三、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的栽植技术

(一)栽植密度与方式

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中,栽植密度与方式的确定是影响果园产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栽植密度需要根据品种特性、砧木类型、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生长势和树冠大小存在差异,生长势强、树冠较大的品种需要较大的生长空间,因此栽植密度应相对较小;而生长势弱、树冠紧凑的品种则可以适当增加栽植密度。砧木对树体的生长和树冠大小也有重要影响,矮化砧木能够使树体矮小紧凑,从而可以在单位面积内栽植更多的树株。建议M26砧木株行距1.5-2.0米×4米;M9T337砧木株行距1.2-1.5米×4米;青砧1号砧木株行距2-2.5米×4米。土壤肥力是影响栽植密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肥沃的土壤能够为树体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较高的栽植密度;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适当降低栽植密度,以保证每株树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栽培管理水平也会对栽植密度产生影响,精细的管理可以提高树体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增加栽植密度。

(二)栽植时期与方法

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中,栽植时期与方法的选择对苗木的成活、生长以及后续果园的产量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栽植时期需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苗木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春季栽植通常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苗木根系的愈合和生长。在春季,树体处于休眠状态向生长状态转变的阶段,栽植后苗木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恢复生机。秋季栽植则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秋季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墒情较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而且,秋季栽植后,苗木可以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中进入休眠期,避免了春季的干旱和寒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秋季栽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防寒措施不到位,苗木容易受到冻害。所以,在秋季栽植时,要选择抗寒能力较强的苗木品种,并且在栽植后进行培土、覆膜等防寒处理,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

(三)栽后管理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植后的管理是确保苗木成活、健康生长以及实现丰产目标的关键环节。栽后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浇水、定干、覆膜、套袋、病虫害防治等,每一项措施都对苗木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浇水是栽后管理的首要任务。苗木栽植后,根系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理活动和新根的生长。在浇足定根水的基础上,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一般在栽植后,每隔10—15天检查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随着果树的生长,浇水次数可以逐渐减少,但每次浇水量要适当加大。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频率,防止果树因缺水而生长不良[2]。同时,要注意浇水的方法,避免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根系缺氧。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定干是塑造树形、促进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定干高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目标来确定。一般来说,矮化密植苹果树一年生的苗木定干高度在100厘米左右。定干时要选择饱满芽处进行剪辑,确保剪口平整光滑。定干后,要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防止病菌感染和水分蒸发。通过定干,可以促使苗木萌发新枝,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从品种砧木选择、园地规划,到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分析与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用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苹果树的产量与品质,提升果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然而,苹果树栽培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更精准的管理措施,结合新技术不断优化栽培方案。期望本研究能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玛依拉·阿勒旦.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 2018(12):1.

[2] 张玉红.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及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 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