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航空航天产业导向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精准培养

作者

秦玉鑫 陈宇 周鹏 刘俊良 王显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多样化、高端化的特点。本文聚焦于航空航天产业导向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精准培养,分析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指出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精准培养策略,旨在为航空航天产业输送高质量、契合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推动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精准培养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在现代航空航天系统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飞行器的导航、通信、控制到航空航天设备的监测、维护等,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支持。然而,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航空航天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精准培养,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航空航天产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1.1跨学科知识融合需求​

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信息系统极为复杂,涉及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知识。例如,飞行器的导航系统不仅需要高精度的电子传感器来获取位置、速度等信息,还需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依靠计算机算法和控制策略对飞行器的飞行轨迹进行精确控制。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2实践与创新能力需求​

航空航天产业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产业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测试中。同时,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如新型飞行器的研发、航空航天通信技术的升级等,也迫切需要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1.3特定行业标准与规范认知需求​

航空航天产业有其严格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相关标准。例如,飞行器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航空航天通信协议标准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熟悉并掌握这些特定行业标准与规范,才能确保所开发的产品符合航空航天产业的要求。​

2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更新滞后,未能及时融入航空航天产业的最新技术和需求。一些传统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航空航天产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例如,在通信课程中,对航空航天领域特有的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飞行器间的高速数据链通信等内容涉及较少。​

2.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一些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航空航天产业对先进电子设备实践操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高校与航空航天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环境了解甚少。

2.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部分教师缺乏航空航天产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对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实际工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同时,高校缺乏具有航空航天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在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航空航天产业导向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精准培养策略​

3.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紧密跟踪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将产业中的新技术、新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例如,开设“航空航天电子系统设计”“航空航天通信技术”“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等专业课程,系统讲解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信息工程知识。同时,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同步。打破学科壁垒,设置跨学科课程模块,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开设“多学科融合的航空航天工程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3.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加大对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购置先进的电子实验设备、航空航天模拟仿真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与航空航天产业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实践平台。例如,建设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实验室,配备飞行器电子设备测试仪器、卫星通信地面站模拟设备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例如,开展“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行器模拟控制系统设计”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航空航天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定期选派教师到航空航天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和生产过程,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了解航空航天产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引进具有航空航天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这些人才能够将产业中的实际案例和先进技术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兼职教师制度,邀请航空航天企业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精准培养对于推动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与航空航天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任安虎,陈红.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46):165-168.

[2]周福辉,吴伟,张小飞,等.以重大项目群为牵引的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2):84-90.

[3]谢涵,汪小凯,韩星会,等.面向航空航天的薄壁锥形筒件轧制成形过程几何状态综合控制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23,34(23):2873-2880.DOI:10.3969/j.issn.1004-132X.2023.23.011.

姓名:秦玉鑫,性别:男;籍贯:河南焦作;出生年月:1984.06;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学历:博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导航、制导与控制,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无损检测技术

陈宇、周鹏、刘俊良、王显光(单位同第一作者)

课题项目: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项目编号:2023SJGLX334Y、2023SJGLX019Y、2023SJGLX330Y);2、郑州航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zhjyzxxm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