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院校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改进对策

作者

张欣

河南省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省灵宝市 472500

摘要:中职院校音乐教学中,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融合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教学存在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素养等改进对策,旨在提高融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院校;音乐乐理;视唱练耳;融合教学

在中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里,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均为基础性且极为关键的课程。音乐乐理涵盖音乐理论知识,像音符、节拍、调式等基础概念,是学生理解音乐内涵、进行音乐创作与赏析的根基;视唱练耳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以及听觉感知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与音乐敏感度[1]。二者的融合教学,能够助力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深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对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意义重大。但就目前中职院校音乐教学实际状况而言,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探究并加以改进。

一、中职院校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

部分中职院校在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安排上,未能充分考量二者融合需求,存在课程内容脱节现象。例如,音乐乐理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从基础音符时值到复杂调式分析,按部就班,却未紧密关联视唱练耳实践;视唱练耳课程又常聚焦于视唱曲目练习与听力训练,忽视从乐理知识层面引导学生理解视唱内容与听辨要点[2]。这种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致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融合,阻碍学习效果提升。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讲授法,在音乐乐理课堂上,单纯讲解理论概念,以黑板板书、口头叙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实践体验,难以真正理解抽象乐理知识。在视唱练耳课堂,多是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视唱,听力训练也多为播放音频后学生作答,教学形式枯燥,学生参与度低。以节拍知识教学为例,教师若只是机械讲解节拍定义、类型,学生很难形成直观感受;在视唱练习时,若缺乏多样化教学手段,如身体律动辅助、多媒体展示等,学生对视唱节奏把握与情感表达也难以提升。

(三)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关键环节,但当前中职院校在此方面存在不足。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如音乐教室乐器配备不全、音响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实践需求;部分学校虽有音乐排练厅,但使用频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视唱练耳实践中的作用。

二、中职院校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改进对策

(一)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深入研究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标准,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界限,将音乐乐理知识有机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例如在视唱曲目选择上,依据乐理知识中的调式、和声等内容,安排不同调式、和声风格的视唱曲目,学生在视唱过程中不仅能够练习识谱与视唱技巧,还能深入理解调式、和声等乐理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听力训练中,融入乐理中的音程、和弦知识,通过听辨音程性质、和弦结构,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理解与记忆[3]。同时,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在基础阶段,着重教授简单乐理知识与基础视唱练耳技能,如音符时值、基本节奏型视唱、单音听辨等;随着学习深入,逐步引入复杂调式分析、多声部视唱、和弦连接听辨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摒弃单一讲授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丰富音乐情境,如在讲解音乐风格时,通过播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视频,展示相应音乐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风格特点,进而在视唱练耳练习中更好把握作品情感与风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耳练习,如小组合唱、小组音乐作品分析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音乐交流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精美的音乐课件,以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音乐乐理知识,如利用动画演示音符时值变化、音阶构成等,使抽象知识直观化;运用专业音乐教学软件,如 “EarMaster”“Sibelius” 等,进行视唱练耳个性化练习与测评,软件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生成详细报告,教师据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三) 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要加大对音乐教学实践设施投入,完善校内音乐教室、排练厅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乐器、高质量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条件。丰富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开展综合性音乐实践项目,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实践,从确定主题、编写旋律到配置和声,将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知识贯穿其中;举办音乐舞台剧表演活动,学生参与剧本创作、角色演唱、舞台表演等环节,全面锻炼音乐综合素养。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渠道,与音乐演出团体、音乐制作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演出、音乐制作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竞争力。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邀请音乐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开展讲座与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音乐理论知识更新、视唱练耳教学技巧提升、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应用等方面,拓宽教师知识面,提升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新模式、新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与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结语

中职院校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与职业发展。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中职音乐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推动中职音乐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远星.中职院校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改进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 2025(1).

[2]张芹.学前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品位·经典, 2024(6):118-120.

[3]李楠.《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花溪, 2023(1):0140-0142.

作者简介:张欣;出生年月:1987022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灵宝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