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
李素华
天津市华晟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特点
1.1 适应性强
桩基础技术具备良好的地质适应性。不管是软土地基、砂土地基,亦或是岩石地基,均能够借助合理挑选桩型以及施工工艺,来保障建筑的稳固性。以软土地基为例,运用灌注桩能够把建筑物的荷载高效地传递至更深且更为坚实的土层之中;而针对岩石地基,预制桩可以凭借其较高的强度和出色的抗拔性能,为建筑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
1.2 承载能力高
桩基础具备较高的承载性能,可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于大型建筑、高层楼宇以及桥梁等工程项目里,桩基础能够把上部结构的重量均匀地传导至地基之中,进而降低建筑物出现沉降和倾斜的情况。以部分超高层建筑为例,它们采用桩筏基础的形式,借助大量的桩把建筑物的庞大重量分散至广袤的地基之上,保障了建筑的安全与稳定。
1.3 稳定性好
桩基础能够显著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桩身深入至地下,与周边土体达成紧密融合,可抵御地震、风荷载等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于地震频发区域,凭借其卓越的抗震性能,桩基础能够降低建筑物在地震时的受损程度,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4 施工灵活性大
桩基础施工展现出显著的灵活性特质。在各类施工场地与施工条件的情境下,皆能探寻到适配的施工办法。针对场地较为狭窄、周边环境呈现复杂态势的区域而言,可运用静压桩的施工模式。此施工模式具备施工噪音微弱、振动幅度小的优势,不会给周边环境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在开阔的施工场地之中,诸如锤击桩之类的施工方法能够迅速且高效地达成桩基础施工任务,契合工程进度方面的要求。施工人员还能够依照建筑物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地质条件状况,灵活地对桩的长度、直径等参数予以调整,进而达成最优的承载与稳定成效。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预制桩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领域,预制桩施工技术采用的是先于工厂或者施工现场完成桩体预制,再借助锤击、静压、振动等手段将桩体沉入地基的方式。该技术彰显出诸多优势,在工厂化的生产进程中,预制桩的质量可得到切实把控,桩身不仅强度可观,完整性也较为出色,能够承载较大的荷载。此外,预制桩施工速度相对更快,有助于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不过,预制桩施工并非十全十美,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打桩作业时会产生明显的噪音与震动,这很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预制桩从制作到运输,成本相对偏高,还需要面积较大的场地用于堆放和起吊操作。在实际的工程应用里,必须依据工程地质状况以及设计要求,审慎选择适宜的预制桩类型,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等均在可选择范围内。同时,要对桩的吊运和锤击环节进行严格管控,防止桩身出现裂缝、断裂等质量隐患。
2.2 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领域,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在施工现场确定好的桩位处直接进行成孔作业,之后于孔内放入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桩体。相较于预制桩施工技术,灌注桩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它能够依据不同的地质状况以及设计需求,灵活调整桩的直径、长度与形状。并且,在灌注桩的施工进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和震动程度较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轻微。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别,例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欠佳的情形下具有适用性,其借助泥浆的护壁功能,可有效防止孔壁出现坍塌现象;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则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良好的区域,施工流程相对简便;人工挖孔灌注桩具备施工设备简易、质量便于把控等优势,不过其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开展灌注桩施工工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成孔的垂直度以及孔深能够契合设计标准,同时要保障钢筋笼的下放操作和混凝土的灌注质量。此外,还需对泥浆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把控,以此保证泥浆护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3 静压桩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里,静压桩施工技术主要借助静压桩机自身的重量以及桩架上的配重,依靠液压系统把预制桩缓缓压进地基之中。该技术最为显著的优点在于,其施工过程既无噪声干扰,也不会产生震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鉴于此,它十分契合在居民区、医院、学校这类对噪声和震动有着较高限制要求的区域运用。不仅如此,静压桩施工具备较快的速度,并且能够保障桩身的质量,从而切实提高施工的效率。在静压桩的施工进程中,务必重视桩的垂直度以及接桩的质量。进行接桩操作时,要确保桩与桩之间实现稳固连接,以此规避桩身出现倾斜或者断裂等状况。与此同时,需要依据地质条件以及桩的承载能力,对静压桩机的压力进行合理调整,进而保证桩能够达成设计所要求的入土深度以及承载能力。
2.4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里,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常常被应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工作,以此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能。该技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借助专门打造的搅拌机械,于地基的深层位置把软土和水泥进行强制搅拌,促使软土硬结,进而形成具备整体性、水稳定性以及一定强度的桩体。施工之前,需对施工场地开展清理与平整作业,精准确定桩位。之后让搅拌机械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搅拌头,在搅拌头旋转的同时使其下沉,把水泥浆压入土壤之中,并让水泥浆与软土实现充分搅拌。在搅拌进程中,要严格把控水泥浆的配合比、喷浆量以及搅拌速度。当提升搅拌头时,同样要维持匀速提升,以此保证桩体质量均匀。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之后,需要经历一段养护期,以便让桩体强度逐步提升。在养护阶段,要防止外界因素对桩体产生破坏。借助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能够切实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减少建筑物的沉降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地位重要,其适应性强、承载高、稳定好、施工灵活等特点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实际应用中,预制桩、灌注桩等多种施工技术各有优势与适用场景,施工人员需据工程情况合理选择运用。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要点难点,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如此,才能应对建筑工程挑战,推动桩基础技术创新进步,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俊.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 中国住宅设施,2025,(04):217-219.
[2] 张卓武 . 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J]. 陶瓷,2025,(03):202-204.
[3] 王星军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5):55-57.
[4] 刘睿 .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J]. 中华建设,2025,(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