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刘丽
临洮县文峰中学 甘肃定西 730500
摘要: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为目的;而心理学教育以培养健康心理为目的。心理健康是正常工作、学习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才能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本文以临洮县文峰中学为例,探索在艺术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困惑、畏首畏尾的心理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中学;艺术教育;运用;探索
在当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学生的审美感知、想象力和创意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被摆在了艺术教育的突出位置。艺术教育因其独特、神奇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艺术教育被视为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艺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和激发创新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其艺术创新能力不但有助于促进其个人艺术特长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还能为国家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目前临洮县文峰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在艺术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临洮县文峰中学蕴藏的文化底蕴
临洮县文峰中学位于甘肃省定西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洮县主城区,已有20年的建校史,临洮县文峰中学在创建初期就定位为临洮县具有特色的学校,自从成为独立高中以来,其主要教育、培养目标是高考以突出文科特色及“小三门”(音体美)。为此,学校历届领导在倾心培养多才多艺、高素质艺术教师队伍的同时,努力挖掘、汲取临洮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来丰富艺术教育课堂,使艺术教育课堂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艺术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临洮文化历史、走近临洮文化名人,融入厚重的临洮文化,汲取临洮文化艺术精粹,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做好临洮文化艺术与艺术学生之间的桥梁,发挥好桥梁的纽带作用,带领艺术学生潜心学习、认真研究自己身边的文化瑰宝,使祖国文化宝藏中的马家窑绘画、彩陶手工艺术、书画艺术等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创新,使创建临洮县文峰中学的初心熠熠生辉,教育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临洮县文峰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临洮县文峰中学艺术教育取得的成就
在上级党委的关怀和各届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临洮县文峰中学以突出“小三门”特色艺术教育为办学宗旨,教育和培养更多“小三门”艺术特长学生,进一步提升艺术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艺术特长发展,专门成立了临洮县文峰中学艺术体育中心。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活动,比如请当地民间艺人讲授剪纸艺术、民间舞蹈,以及传授山巅上天籁之音之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洮岷花儿”演唱技巧、对唱艺术和原则等,这些地方民俗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艺术课堂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该中心旨在为学校及全县范围内的“小三门”艺术特长学生提供较好的艺术专业教育和培训,提升以突出文科特色及音体美“小三门”考生为主的学校教育品牌核心竞争力,帮助更多的音体美“小三门”艺术特长学生进入较理想的大学深造学习,近10年来共有1500余“小三门”艺术特长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还带动和促进了周边县区音体美“小三门”艺术特长学生的专业艺术教育水平。
同时,学校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体育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艺术展示活动,为“小三门”艺术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2.临洮县文峰中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希沃白板”等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临洮县文峰中学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教育平台的教学功能、应用模式、操作方法,提升艺术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艺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沪江CCtalk软件建设互动同步课堂,形成网络教学模式,为艺术学生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对艺术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探索。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别具慧眼的审美观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近年来,文峰中学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艺术学生的艺术教育过程当中,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具体有以下方法,现与广大同仁探讨。
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思维品质。心理学中指出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特点。然而,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受学科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学生走不出狭小的教室而眼界、视野不开阔,思维活动和想象力走不出刻板的教册,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缺乏灵感和独创性。为此,我们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尽量带领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自然风光、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或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二)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心理学认为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认为一切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的人的确在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方面都有更好的结果,所以保持乐观是有益的。艺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本身展现的美,鉴赏艺术之美,感受艺术之美带来的愉悦心情,从而感悟生命的高尚与可贵,以及社会和生活的美好。为此,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素材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来呈现祖国山山水水之美、体育竞技之美、舞蹈之优美、服装设计之美等等,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呈现的“美景”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激活学生内心鉴赏美的种子,激发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娴熟的艺术技能。心理学中把技能定义为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是学习得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心理学指出技能的形成阶段有定向、模仿、整合到熟练,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注意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创造性思维和健康思维品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因此,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渗透和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适,才能为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富有鉴赏美、创造美的思维活动创造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吴增强;
课题项目:本课题系2023年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构建中学生艺术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以临洮县为例》,课题立项号DX[2023]JKS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