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
胡高利
长葛市实验小学 461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大单元目标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强调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单个知识点的传授,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深度的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打破了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对其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并非简单的内容堆砌,而是有着深刻且丰富的内涵。它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指引,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展开。从知识整合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知识点零散分布的局面。它将那些看似孤立实则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在几何领域,把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关于图形研究的大单元。这种整合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明白各知识点之间的来龙去脉。
2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理解不深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领会其核心要义。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多个单元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要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挖掘知识点之间深层次的逻辑联系,构建起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些教师虽然尝试开展大单元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还是以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为主,没有引导学生从大单元的视角去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2.2教学内容整合困难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繁杂,知识点分布广泛且零散,这给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筛选知识点时,教师需要精准判断哪些内容适合纳入同一个大单元。由于不同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导致整合过程中出现知识点选取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在整合“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时,可能会将一些概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简单罗列在一起,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难易程度。
2.3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中,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部分教师设定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中,目标仅表述为“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这样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学生应该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性,学生也不清楚学习的重点和要求。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又过于具体,缺乏弹性和整体性。他们将大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小知识点,忽略了大单元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这种过于碎片化的目标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3.1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背景下,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与关键。首先,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则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与要求。教师需剖析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与编排逻辑,明晰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里的位置与价值。同时,紧扣课程标准,精准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内容整合找准基准。确定大单元主题是整合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提炼出具有统摄性与趣味性的主题。
3.2构建合理的大单元目标体系
构建合理的大单元目标体系是确保大单元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总体目标是首要任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多个方面。在设定大单元总体目标时,要紧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
3.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创设真实情境能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结合大单元主题,营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在“百分数的应用”大单元里,创设商场促销活动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折扣、利润率等。这种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4运用多元评价方式
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是全面、客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大单元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表现和合作能力;作业批改则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例如,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频率、观点创新性,分析作业中解题思路的正确性与独特性等。同时,在大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如书面测试、项目成果展示等,综合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和能力发展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与教研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深入推进大单元教学,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金欢欢.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 徐江兰.家长,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