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的教学评一致性
杜庭兵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6440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时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能力。而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评价之间的紧密关联,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优化。
1、思政引领视角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在思政引领视角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内涵。它并非单纯聚焦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深度融合思政元素。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又要培养其严谨科学态度、探索创新精神等思政素养。
2、当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
当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部分教师过度侧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大量精力放在公式推导、习题训练上,而对思政教育目标重视不足。即便意识到思政元素的融入必要,所设定的思政目标也往往空泛模糊,缺乏明确指向与具体要求。
2.2 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不突出
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过度侧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严重忽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应有机融合。这种意识的缺失,使得思政教育在课堂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当下,多数院校尚未搭建起完备的思政资源与学生思政培养体系。思政资源分散且缺乏整合,难以发挥合力。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政培养目标模糊,方法单一。这导致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2.3 小组合作活动组织不规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不规范性较为突出。首先是分组不合理,许多教师在分组时未能全面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仅依据座位或简单的成绩划分小组。这就造成部分小组内成员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主导讨论,能力弱的学生参与度低,甚至出现“边缘人”现象,严重影响合作效果。其次,任务分配不明确。
3、思政引领视角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策略
3.1 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在思政引领视角下,优化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至关重要。教师需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挖掘其中潜藏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对该定理的研究历程与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同时,教学目标应兼具明确性与可衡量性。将思政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观察的行为指标,如“在小组合作探讨数学难题过程中,学生能够耐心倾听他人观点,积极参与讨论,以理性态度对待分歧”。

3.2 构建系统的初中数学思政资源
充分挖掘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资源的,通过章前图、思考、例题、练习题、观察与猜想和数学和数学活动等栏目融入思政元素,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数学著作、著名数学家故事,我国的科技成就等。
3.3 规范小组合作活动组织
规范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活动组织是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环节。首先要科学分组,教师应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遵循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具备不同特长的成员,以促进思维碰撞与共同进步,每组人数控制在 4 - 6 人为宜。其次,明确任务分工不可或缺。教师布置任务时,要为每个成员清晰界定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督促进度,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要点与成果,汇报员准备向全班展示小组结论等,并适时轮换角色,让学生充分锻炼各种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政引领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规范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培养五育并举、身心和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3].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J]. 孟贵明 . 试题与研究 ,2021(20)
[3] 吴晗清 , 高香迪 .“教 . 学 . 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 [J]. 教育科学研究 ,2022(2):54-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