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为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六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
陈灵敏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 350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框架下,整本书阅读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文化理解的重要路径。本文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讨六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提出以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兴趣、以分层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以思辨互动深化阅读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嵌入阅读工具、组织多维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阅读”到“深度思考”的跨越。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
一、任务驱动:以真实情境激活阅读内驱力
(一)项目化任务设计
在整本书阅读中,项目化任务需紧扣文本内核与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真实挑战”的驱动性问题。比如“荒岛生存指南”任务可分解为“资源识别—技能应用—生存规划”三步:首先引导学生从书中筛选鲁滨逊的求生技能(如制作陶罐、搭建住所),再结合现代生活场景模拟“如何在暴雨中利用塑料瓶制作滤水装置”,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图文并茂的《荒岛生存手册》。这种任务将文本阅读转化为问题解决过程,学生需反复回读关键章节以提取信息,同时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利用书中“木栅栏防御野兽”的描写,启发学生设计校园安全防护方案,实现阅读与生活的双向联结。
(二)阶梯式阅读计划
针对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阶梯式阅读需兼顾趣味性与思维进阶。初期以“航海路线图”为载体,要求学生标注鲁滨逊四次航海的关键节点(如触礁地点、荒岛坐标),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洋流与季风对航线的影响。中期聚焦人物成长,设计“性格变化表”时,可融入对比分析:如对比鲁滨逊流落荒岛前后的语言描写(初期日记中的绝望与后期的理性记录),引导学生发现人物从“依赖外界”到“自我觉醒”的蜕变轨迹。后期主题探讨需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例如在“冒险精神的价值”辩论中,引入历史背景(18世纪殖民扩张与个人英雄主义),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鲁滨逊的开拓行为,既肯定其坚韧品格,也反思殖民叙事背后的时代局限。分阶段目标设计需嵌入评价工具,如航海图标注的准确性、性格分析的多维性、辩论论据的文本关联性,以此强化阅读的系统性与深度。
二、策略嵌入:以工具支架提升阅读深度
(一)图像化策略的应用
图像化策略需紧扣文本核心,设计能串联内容、结构与主题的视觉化工具。以“情节山形图”为例,可引导学生分三步操作:提取关键事件(如鲁滨逊四次航海、流落荒岛、驯化山羊)、标注情感波峰(如绝望低谷对应“日记焚毁”,希望高峰对应“发现脚印”)和标注叙事技巧(如悬念设置、时间跳跃)。通过分层填图,学生既能直观感知故事节奏,又能发现作者通过情节起伏强化生存主题的意图。针对人物关系分析,可采用“双轴坐标图”:横轴标注鲁滨逊与星期五互动的时间节点(如初遇、语言教学、共同御敌),纵轴标注两人关系的亲密度与权力变化,并辅以文本细节标注(如“用枪威慑”体现权力不对等,“分享食物”暗示情感升温)。通过对比图表,学生可直观发现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复杂关系,为后续思辨讨论埋下伏笔。
(二)思辨性阅读引导
思辨问题的设计需关联文本矛盾点与真实议题。在探讨“鲁滨逊的殖民行为是否合理”时,教师可提供分阶讨论支架:第一步聚焦文本细节(如鲁滨逊称荒岛为“我的领土”、对星期五的“文明驯化”描写),第二步引入历史背景(18世纪殖民扩张、宗教传播与种族观念),第三步类比现实案例(如现代文化霸权现象),引导学生从“文本证据—历史语境—现实反思”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在具体实施中,可结合“角色立场卡”工具:将学生分为“殖民者辩护组”“原住民声援组”“中立观察组”,要求各组从书中提取支持性论据(如鲁滨逊的基建贡献、对土著文化的否定),并通过“观点交换站”活动,强制每组至少采纳一条对立阵营的合理观点,以此打破思维定式。讨论后,引导学生以“给鲁滨逊的一封信”形式,融合理性批判与共情反思,实现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双重建构。
三、多维互动:以成果展示深化阅读体验
(一)创意表达实践
创意表达需紧扣文本内核,设计能激发学生个性化输出的活动。以“假如我是鲁滨逊”主题日记为例,可细化三步实践:第一步,聚焦关键情节(如流落荒岛、驯养山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代入分析鲁滨逊的心理变化,提炼“孤独”“希望”等情感关键词;第二步,结合生活经验(如独自完成困难任务的经历),用第一人称重构故事情节,要求日记中至少嵌入两处书中细节(如“用刀刻痕记录时间”“用羊油制作蜡烛”),强化文本关联性;第三步,通过“有声日记展播”活动,学生以配乐朗读、情景剧配音等形式分享作品,并接受同伴基于“情感真实性”“细节还原度”维度的点评,推动语言表达与共情能力的双重提升。
(二)跨圈层阅读分享
跨圈层互动需突破单一阅读场景,构建“闭环式”成果转化链。在班级层面,开展“生存智慧拍卖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书中求生技能(如制陶罐、种麦子)转化为“生存专利卡”,并通过模拟竞拍阐述其现实应用价值(如“过滤污水方法可用于露营”),培养资源整合与说服性表达能力13。年级展演可升级为“荒岛创客节”,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书中工具模型(如独木舟、葡萄干晾晒架),并同步录制“发明解说视频”,上传至校园平台进行跨班级投票,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可视化的STEAM学习档案。
家庭共读环节可设计“亲子协作任务”:例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简易净水装置”制作,要求对照书中“蒸馏取水”章节提炼科学原理,并拍摄记录实验过程。成果通过班级群组展示后,评选“最佳协作家庭”,并邀请家长在读书会上分享“从鲁滨逊到现代生存教育”的跨代际思考,强化阅读的社会化意义与代际对话价值。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需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任务情境、策略工具与互动实践,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指导案例表明,通过系统化的策略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与文化理解水平,为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参考文献:
[1]陈丽青.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以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44):19-21.
[2]徐惠晴.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23.
[3]罗婷婷.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阶梯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