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马映妮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五幼儿园

摘要:本文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原因,提出构建支架式教学实施策略及优化评价机制方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观察,适当支架搭建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教师角色转换与环境创设对活动成效具有关键影响。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实施框架,强调从情境创设、材料投放到评价反馈全过程支持,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幼儿园STEAM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园;STEAM教育

一、探析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的现状困境

现阶段此教育方式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师仅将其视为简单辅助或物理性搭建,忽视认知支架与情感支架重要性,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导致实践中难以把握适宜介入时机与力度。同时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科学素养与技术能力有限,设计支架时难以准确判断幼儿发展区间,造成支架过多干预剥夺幼儿自主探究机会,或支架不足无法提供有效帮助,未能发挥最近发展区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支架内容设计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缺乏趣味性与挑战性,未能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材料准备方面也存在问题,部分园所资源受限,无法提供多样化材料支持幼儿探索,或材料组织缺乏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幼儿学习需求。另外支架撤除时机把握不当,教师因担心活动效果常常全程保持高密度指导,未能根据幼儿表现适时调整支架强度,忽视幼儿能力提升后应逐步减少外部帮助,导致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自主能力培养。教师评价机制单一,过分关注成果而非过程,未能关注幼儿参与度与思维发展。团队协作支架构建不足,教师间缺乏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家园协同支架体系尚未形成,无法为幼儿提供连贯一致支持。

二、构建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构建系统化支架式教学其一应强化教师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与示范课观摩,帮助教师理解支架式理论精髓,掌握不同类型支架设计要点。鼓励教师参与学科融合工作坊,提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各领域知识储备,为跨学科支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围绕支架设计难点开展协作探究。其二精心设计情境性支架,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又具挑战性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情境设计应具开放性,允许多种解决途径,预设不同难度层次任务满足各发展水平幼儿需求。其三优化物质支架配置,提供丰富多样实物材料,注重材料投放梯度,建立材料库分类存放管理,便于幼儿自主选择。

其四灵活调整认知支架介入,采用提问引导策略,运用思考点拨而非直接告知方式,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思考。构建情感支架系统,创设温暖接纳氛围,对幼儿尝试给予积极回应,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关注同伴互助支架作用,设计小组协作任务,鼓励能力互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表达与协商。建立家园协同支架机制,定期向家长分享活动内容与支架策略,邀请不同职业背景家长参与活动。重视数字化支架辅助,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难以直接观察现象。注重支架动态调整,建立观察记录系统,根据幼儿表现调整支架强度,遵循逐步撤离原则。创设弹性时空环境,灵活调整活动区域布局,延长自主探究时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的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其一应确立多元评价主体,打破单一教师评价局限,引入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评价模式,全方位收集反馈信息。其中幼儿自评重在培养元认知能力,设计图示化评价工具帮助幼儿表达学习感受;同伴互评注重交流互鉴,创设作品分享会促进经验交流;家长评价则关注活动迁移情况,观察幼儿将所学应用于家庭生活情况。其二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改变仅关注最终成果做法,建立观察记录系统,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探究全过程,重点关注问题发现、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关键环节表现。设计发展性评估项目,追踪幼儿能力变化轨迹,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不同时期作品与思维方式变化。同时关注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幼儿参与热情、坚持度、合作意识等非认知因素。

其三设计分层评价标准,基于幼儿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弹性目标,避免统一标准导致挫折感,针对不同起点幼儿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关注个体进步幅度而非横向比较。其四优化支架效能评估,设计支架使用记录表,分析不同类型支架对幼儿学习影响,评估支架适切性与撤离时机把握情况。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具体、描述性反馈,促进自我调整。重视团队协作评价,关注小组内角色分工、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评价呈现方式,举办STEAM成果展示会,通过作品展示、探究故事分享等形式展现幼儿思维过程,增强成就感。

结论:

本文探析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现状困境,发现实践中存在理念理解偏差、支架设计不当、撤离时机把握不准等问题。针对此构建系统化实施策略,涵盖教师培训、情境设计、物质配置、认知介入、情感支持等措施,同时提出优化评价机制方案,强调多元评价主体与过程性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支架式教学能促进幼儿探究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STEAM教育质量。未来应关注不同年龄幼儿支架需求差异,探索数字化支架应用,深化家园协同。

参考文献:

[1]郁颖.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探讨[J].智力,2024,(15):88-91.

[2]陈国艳,佟广慧.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8):121-124.

课题项目:课题来源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3Q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