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融德育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作者

戴玉鹏

福建省南安成功中学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深化改革,应在引导学生强化知识储备及掌握基础技能与关键能力时,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德育。教师要渗透和融入和谐价值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落实,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科学发展、合作共赢、构建和谐世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打好基础。语文德育推进中有一些突出问题,不利于和谐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基于此,需要从语文课程德育功能与特点出发,结合学情与需求做好优化。

一、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概述

德育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价值观、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等知识,并引导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德育是一项持久而系统的工作,需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其德育需求,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育以实现针对性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客观元素采取有效方法,推行综合性教育。高质量的德育需多社会主体参与,但本文仅研究学校教育。因兼具人文性、历史性和政治性,语文学科成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当前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心理、道德和行为五个方面:政治指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站位、坚定信仰,是德育的最高追求;思想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心理指保持健康心态,乐于助人、积极进取;道德指遵守公序良俗,讲礼仪、有教养;行为指举止正派、有修养,往往是其他德育内容的外在表现。由此可见,德育旨在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突出问题

1. 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

初中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既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国家与社会发展。新课改推行中,语文德育与过去相比重视度提升,但远远达不到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锻炼能力之外进行德育,不过缺少思考与精心安排,归根结底是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语文德育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时机不对,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自然也达不到熏陶的效果,无法达成以文育人的目标。语文德育忽视反思与方法研究,背离学情与实际需求,德育效果较差。

2. 教学路径与方法单一

语文德育路径单一,局限于教材与课堂,缺少拓展。初中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虽然丰富,但教师就相关内容进行德育,不能做到合理应用和拓展,将影响德育效果。语文德育创新不足,以围绕教材内容灌输价值观、人生观、爱国情怀、与人和谐相处、高洁情操等为主。语文德育未能契合学生认知心理,对德育不能积极参与,缺少感悟,自然也无法做到践行。语文德育中讲得多,学生思考、体会、反思、感悟等空间不足,导致学生未能将其根植心中,也不能以此促进行为。语文德育虽然一直在进行,也有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实效性不足。

三、融德育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 师生沟通,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展开德育教学的第一步。初中班主任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的沟通技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近况,在沟通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课堂中加强渗透,突出德育教学的目的,顺利展开德育工作。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秋天的怀念》为例。本篇文章中,通过对三次看“菊”的分析,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热烈深沉的爱。在学习本节课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问题:为什么第三次才看成菊花,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怎样拒绝的?最终是什么影响了作者的态度?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其结合文章内容及故事发展,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沟通,如: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只说的是菊花吗?你在生活中从哪些细节感受到母爱?结合文章及话题,师生之间展开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想法及对事物的看法,感受学生近阶段情况及心理变化,进而更准确地渗透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有了一定提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不但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注重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依托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处理德育问题时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和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在班主任管理下使语文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3. 结合名人事迹, 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入名人事迹,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德育效果。如讲解相关课文后,延伸介绍居里夫人执着科研、刘胡兰坚守信仰等事迹,通过讲述凸显人物品质,加深学生对道德品行的认知;同时可适当引入反面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端正价值观。

讲述名人事迹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可分析名人的心路历程,也可探讨事迹对个人成长的启示,让学生在倾听与思考中完成自我教育,将榜样力量转化为自身成长动力。

四、结语

将德育有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升综合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接受德育熏陶,形成正确道德认知与价值观念。教师需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结合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渗透与实践拓展,提升语文德育实效,实现“文以载道、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