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视野下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践探析

作者

曾迪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摘要:“双减” 政策与教学评一体化协同发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暴露出形式单一、针对性差、评价滞后等问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可采用紧扣教学目标定制精准作业,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创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元评价助力学生成长等策略,优化作业设计。促使学生在科学教育体系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实现长远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双减;教学评一体;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探析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深刻改变教育生态。它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让教育回归本真,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推进提供良好契机。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影响深远。但目前作业设计弊病不少,急需以教学评一体理念优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 政策与教学评一体概述

“双减”政策聚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它是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重塑教育生态,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空间,培养综合素质。教学评一体化则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开展,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样化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调整学习策略,评价结果又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1]。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的动态发展,追求三者协同共进。“双减”政策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推进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得以更深入落实,教师能基于真实学情优化教学,精准设计作业,提升课堂效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在科学的教育体系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可持续成长。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作业形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像抄写生字词、背诵段落、做练习题等。此类作业虽能巩固基础,却不利于学生多元能力发展。例如学完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仅布置抄写背诵作业,学生无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观察力和想象力难以提升,长期下来易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

(二)缺乏针对性

作业缺乏针对性也是常见问题。教师“一刀切”布置相同作业,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简单,无法挖掘潜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因作业难度大而产生畏惧心理。以阅读理解作业为例,不分层次设置题目,会使部分学生难以提高阅读能力。

(三)评价方式滞后

作业评价方式的滞后,同样给作业成效带来负面影响。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里,作业评价大多是教师简单地判断对错,然后给出一个等级或者分数,评价用语也十分简略,缺少对学生作业过程中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具体反馈与指导。就拿学生写作文来说,若教师的评语仅仅是“语句流畅,主旨清晰,评优”,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作文好在何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仅如此,评价主体也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严重缺失。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难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导致作业评价原本具备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定制精准作业

教学目标在作业设计中发挥着关键的导向作用,恰似海上的灯塔,照亮学生的学习航道。教师唯有对教学目标了如指掌,才能精心打造与之契合的作业,助力学生顺利抵达学习目标的彼岸。以人教版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为例,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中各类生灵的可爱与美好,体悟作者对生灵的喜爱之情[2]。基于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燕子》一文后,布置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并仿照这些语句,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外形。此作业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推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实施分层作业,迎合多样需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分层作业设计充分考量这些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中,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布置诸如“熟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圈出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的基础作业,助力他们夯实字词基础。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依据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行解答”的作业,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文本。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布置“对比阅读本单元几篇课文,总结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可运用所学提问策略解决的问题” 的拓展作业,提升其综合能力与思维深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3]。

(三)创新作业形式,点燃学习热情

创新作业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传统单调的作业容易使学生心生乏味,而形式新颖、丰富多样的作业则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作业不仅能让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知识,还能有效拓宽他们的思维。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教师可以设计“民间故事剧场”作业,引导学生分组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单元内的民间故事改编成短剧并登台表演。在表演筹备阶段,学生必须深入钻研故事,精准把握人物性格与情节走向,如此才能完成优质改编。表演过程中,他们将切实领略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此外,“民间故事插画创作”作业也别具意义。学生在创作插画时,需要思索怎样通过画面呈现故事关键情节。例如绘制《牛郎织女》插画时,对鹊桥相会场景的精心构思,能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4]。

(四)搭建多元评价,推动学生成长

评价在教学评一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元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为例,在学生完成关于传统节日习俗介绍的作业后,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文化理解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你对春节习俗的介绍全面细致,涵盖了传统美食与庆祝活动,语言表达也较为流畅,只是在阐述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时,可进一步深入挖掘”。学生自评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比如“我在收集资料时,发现了许多以往未知的春节习俗,增长了见识,但在组织语言时,感觉部分内容不够连贯”。学生互评则能让学生相互学习,如“他对元宵节的介绍生动形象,尤其是对花灯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热闹的灯会氛围,我以后也要学习这种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这种多元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改进与提升[5]。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借教学评一体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意义非凡。通过精心设计、分层实施、创新形式、多元评价,能有效提升作业品质,契合学生多样需求。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在科学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评价融合作业设计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3:22-24.

[2]吴秋香.“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策略[J].智慧少年, 2024(7):0066-0068.

[3]李利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 2024(5):112-114.

[4]林艺哲.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J].文理导航, 2024(13):31-33.

[5]于小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策略[J].学园, 2024(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