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徐荣丽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 434300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中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单一的文本阅读模式逐步迈向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其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魅力崭露头角。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致力于整合相关主题或体裁的文本,构筑起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样的教学布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他们更为全面和深入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研究
引言
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在阅读一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风格,从而开阔眼界,培养审美趣味,提升文学欣赏水平。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在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对文学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精神等进行探索,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质。
1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1.1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即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更广泛、多元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题材、风格和创作背景的文本,从而有效扩大阅读范围。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对单一文本的理解,而是通过对比阅读多个相关联的文本,汲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阅读框架,将多个文本进行整合与对比,从中发现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通过跨文本的阅读方式,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通过筛选、归纳和整合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学生能够对议题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丰富知识储备。
1.2提高阅读速度,强化信息处理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同时阅读多个相关联的文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形成准确、深刻的理解。一方面,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集中呈现多个文本,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速度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对比阅读多个文本,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需要明确多个文本之间的联系,对比不同文本的观点、风格和叙述方式,通过跨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来迅速整合和处理不同来源的信息,从而提高筛选、整合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构建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引入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把课堂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把教材内容和生活经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增强阅读热情和代入感。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知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教师可设计一场外交会谈,让学生分别扮演赵国与秦国的使臣,通过辩论的方式,模仿烛之武劝说秦王退兵的过程。借由角色扮演,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烛之武的勇敢与智慧,还可以体会古代外交的复杂。其次,在讲授《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创设一种针对刺客的训练情境。在此情境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动机及采取的行动对策,如果你是荆轲,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去暗杀他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荆轲境遇与其死前的决绝的认识,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创新思考。最后,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创设一个治国策略讨论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赵国在面临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采取的战略抉择。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廉颇、蔺相如等角色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个性与谋略,并了解他们最后合作的重要性。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2问题驱动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尤其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阅读与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阐释,从而扩展思维。教师可以把《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等四个语篇结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讨论与研究。问题引导阅读。首先,教师可以问一个主题性问题:在表述政见与历史经验时,这些文章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又能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停地思索、对比。教师还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提炼。例如,《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规劝君主的?《阿房宫赋》《六国论》等作品是怎样透过史实体现作者的政治思想的?在这样的问题指导下,学生能更多地注意文章的细节及作者的表述,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3以读促写,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是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师生在议题的引领下,通过集体建构而形成的共同认识。共识不是全体师生获得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在分享智慧成果、碰撞思维火花的过程中纠正思想谬误,深化已有认知。集体建构过程正是学生达成共识的过程,而此处的达成共识环节是学生展现共识、思索现实的环节。展现共识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写作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和写作训练,不仅可以深化已有认知,还可以轻松地巩固阅读成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集体建构结束后,及时地组织以读促写活动。
3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考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探究创新性的教学策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教师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于阅读之中,从而启发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苟晓明.群文阅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23):17-19.
[2]杜彬鹏.浅析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优化策略[J].语文世界,2024(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