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王嘉翼
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引言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本文探讨了 BIM 技术应用于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潜在价值。通过一个具体的铝合金加工材板带循环水泵站项目案例,详细阐述了 BIM 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随后,该应用模式被进一步推广至其他类型的工业建筑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BIM 技术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在不同专业间的流通共享,显著增强团队协作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工作效率。
1BIM 技术分析目前建筑设计运用的优势
1.1 可以对应修改图纸化功能
在建筑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建筑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计阶段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图纸的频繁调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不足,而是设计流程中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通过引入 BIM)技术到项目管理中,能够显著减少因图纸修改而产生的重复工作量。这是因为 BIM 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平面图纸转化为富含信息的数据模型。
1.2 给予了信息化功能
通过 BIM 模型的应用,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不仅意味着设计师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参考资料,还表明了 BIM 模型本身携带着丰富且准确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从而显著提高了整个项目的处理效率。此外,信息的高效传递也使得它能够即时满足设计师的需求。
1.3 发挥了一体化、三维化的功能
在 BIM 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较为丰富,在设计阶段,设计师需严格把控如建筑高度、占地面积等关键参数。该技术以其全三维特性显著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然而,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仅凭传统的效果图展示,往往只能提供单一视角,缺乏对项目整体性的直观展现,这无疑给全面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挑战。采用 BIM 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不仅能够呈现出立体化的虚拟光照环境,还能确保设计方案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从而便于识别并修正潜在的问题点,进而为后续的设计与施工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BIM 在设计各个专业中的应用
2.1 钢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工业建筑领域,筒仓结构因其独特的构造而被广泛应用,其荷载特性也较为特殊,使得整体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变得相对复杂。通过Midas 软件的应用,并结合节点质量的考量,能够有效应对质心位置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此外,基于 BIM 创建的可视化模型不仅提供了直观清晰的视觉体验,还促进了整个项目流程中的持续优化,确保了最终安装的质量。为了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材料编码必须达到高度准确性,同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包括依据设计方案整合所有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的信息,并将其准确无误地录入至 BIM 模型中。利用碰撞检测功能,可以让设计师再次审查设计成果,确保输出的有效性,进而快速识别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对布置图的导出以及对加工图纸的精细化处理,有助于实现更加精准的安装作业。在处理格构柱设计相关问题时,Revit 软件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支持几何与物理尺寸的设计,并且通过型钢作为参数化信息的主要载体来存储相关数据,进而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BIM 技术的应用,不仅革新了传统建筑行业的工作模式,还促进了信息的开放共享与高效流通,极大地降低了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
2.2 外墙优化设计
以工业区建筑为例,设计实施阶段,因屋面整体呈现复合型构造,基础层涉及主钢梁与配套装置,要重点把控 ALC 板安装作业期间,其安装高度宜为屋顶下方 1~2 米,配合相应数量的防火砖填充施工,各类型板材易与钢质结构发为此需恰当处理板材的安装问题,若选择BIM 工具,能完整显示三维空间关系,准确反映空间组合逻辑,并迅及时测定标高,基于模型数据创建预留孔洞,进而提取 ALC 的详细参数,诸如外形尺寸、洞口朝向等,由此完成排布设计,对
ALC 板材的编码阶段中,需要借助编码系统来核对模型材料与实供材料是否相符,各板材均要完成编码任务,此时运用基于BIM 技术的编码与安装流程实施,省却现场切割流程,依托 BIM 模型可直接完成可视化成果移交,开展配套吊装作业,同时可清晰把握施工环节的主要瓶颈,为实现精准管控提供支撑。
2.3 水暖电专业
通常情况下,机电安装项目的规划至关重要,需通过细致的设计来实现。在此过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支持施工前的决策过程,还涵盖了从设计到执行阶段的多个方面,如碰撞检测及电力负荷分析等,这些都与 BIM 紧密相关。在暖通空调领域内,由于与电气工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往往会导致暖通管道与电缆托盘之间发生冲突。此时,借助 BIM 平台的强大功能,可以直观地识别并展示出这种潜在的空间干涉问题。一旦发现了此类冲突,就需要跨专业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全局视角重新评估和优化布局方案,从而确保最终设计的质量。
2.4 综合管网专业
运用 BIM 技术,能够全面优化综合管线布局,显著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并增强管线布置的实际可行性。通过软件的支持,可以对管线设计进行深层次优化,从而在后续施工阶段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减少项目成本。借助 BIM 导出的信息,可精确预测管道尺寸及数量需求;成品完成后运抵施工现场组装,置入 BIM 三维空间,采用可视化展示手段实施调节,利于实现管线系统的零碰撞安装,实现零误差装配,进而完成预制结构的精细化加工图纸。涵盖管道材质、规格等关键参数,移交工厂实施预制生产,实施本方法后作业条件明显好转,连带降低劳动力支出有效管理。
2.5 碰撞检测应用
首要任务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特性进行全面的碰撞测试,旨在纠正发现的设计错误。随后,还需对单个构件实施进一步的碰撞分析,以便迅速定位并修正异常状况。通过合理导出所有冲突点,并将其整理成报告形式,设计团队能够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与相关专家密切合作,共同寻找最优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利用 BIM 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图纸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还能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返工情况,同时也能揭示一些隐蔽的问题。
结语
在工业建筑领域,BIM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它在整个工程项目周期中促进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依托于其庞大的数据平台,能够确保从设计到施工各个阶段的工作得以高效且集中地执行。此外,BIM 还通过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以及利用可视化等优势功能,帮助设计师们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智波,剧小凡 . 论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中的应用价值 [J]. 居舍,2020,(18):63-64.
[2] 梁威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J]. 居舍,2018,(33):60.
[3] 张高宇 .BIM 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中国厨卫 , 2024,23(2):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