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娟
唐城小学 山西临汾 042509
摘要:小学教师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便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能量,便于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支持。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应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调整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题技巧。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做好“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形结合”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便于降低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1.“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优势
1.1加快解题速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大数学教学难度。为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中,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在题目中快速捕捉关键数学信息,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学基础,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因此,为削减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教师应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复杂的文字问题转化为图形和数轴,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建立学科自信心。
1.2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为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师应在小学时,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图表和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没有掌握丰富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不具备数学思维,仅能将数学公式生拉硬套,会直接增加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难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知晓数学公式的底层逻辑,了解数学公式的演算推理流程,从而掌握数学公式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将数学公式应用到解题实践中。同时,教师应利用教具,为学生提供观察立体数学模型的机会,为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做铺垫。例如,在进行正方体组成教学时,为验证题目中正方体展开图是否能拼成完整的正方体,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剪纸,现将题目选项中正方体展开图绘制在草稿纸上,而后剪下来,并进行拼接,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正方体的组成,并逐渐掌握判断正方体展开图的技巧。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
2.1加强“数”和“形”之间的联系
为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应用价值,教师应加强“数”和“形”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简化数学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应使用教学图片和教具小棒,帮助学生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认识乘法”课程是学生学习乘法知识的入门课程,所以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借助加法教学,让学生将教学图中所有物体数量相加得到结果,而后在取用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并将其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数每组小棒的数量,并查看总共有几组小棒,从而达到将加法教学转化为乘法教学的目的。通过“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便于让学生知晓使用乘法的意义,并减少学生数学计算量,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2创建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专注力较差,较易出现课堂集中力不足的问题。为使学生全面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的支持,为学生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第一,教师应掌握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帮助。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时,教师应制作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几何图形的构建流程,便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第二,教师应加强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开展教学游戏互动,通过使学生观察生活中建筑物、公共设施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还原物体的几何形状组成,既知晓学生对几何图形教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又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3转换解题思路
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解决经典问题鸡兔同笼时,部分学生较难理解该问题的表达形式,不能找到解题切入点。此时,教师应传授学生“数形结合”方法,便于学生将文字题目转化为图形表达,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并从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可以用圆形代表头,用横线代表脚,将两条横线和圆形放在一起组成“鸡”,将四条横线和一个圆形放在一起组成“兔”,从而完成“数形转换”。而后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找到鸡兔同笼问题的逻辑,并快速掌握解题方法。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同类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技能的机会,既培养学生的逻辑转换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法。
2.4优化调整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优化调整教学模式是“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想使“数形结合”思想充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掌握“数”和“型”之间的关系,为构建“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做铺垫。第一,为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将多种教学形式有效结合,使学生可以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和支持,将“数”运用多种形态呈现出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二,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感,需要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等,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使“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结语: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便于教师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师将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像和数字信息,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使学生较易接受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学科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世鸿.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9):95-97.
[2]雷秋兰.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3(3):175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