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指导
董妍昕
燕子矶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摘要: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最受幼儿的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形式,是幼儿成长中一个必要过程。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渗透角色游戏。本文先阐释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角色游戏是许多孩子喜爱的游戏,能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心理需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最好形式。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强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角色游戏;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是最重要的任务。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体、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玩得开心,学得认真。”
在所有的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是最典型、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幼儿接触时间最长、自发性最高的一种游戏方式。具体而言,角色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能起到一下几点重要作用:
1.角色游戏能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人,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意志,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由此一来,就会有效发展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因为幼儿在角色游戏进程中往往根据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来进行,这对幼儿形成才能和个性提供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潜在动力。
2.角色游戏能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要与其他伙伴进行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发现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及逐渐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以此为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规则,掌握一定的合作和协商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接触,逐渐培养起社会交往意识。
3.角色游戏能培养幼儿的互相合作精神。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为了完成游戏,也需要合作精神的支撑。首先,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之前就需要做一定的准备,商量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等。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注意自己的觉得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以此保持双方的协调一致。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之间还会对游戏是否完美做一些评论。由此可见,这整个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都在成就一种合作意识、没有合作精神,角色游戏就无法完成。
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游戏情境以时空及物质材料为基础,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场地是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并可以随时变化的,游戏时间段的时间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二是心理环境,即心理需要的激发。即角色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为此,游戏准备不仅要设置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要营造一种适宜的心理环境。
所以,幼儿教师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教师要适时地从外部介入。所谓外部介入,老师不直接参与幼儿角色游戏,而是在游戏外给一些适当的建议和评价。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内部干预。有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到幼儿角色游戏中去,担任一个主要角色。鼓励幼儿学会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在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幼儿采取一定策略完成游戏,才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玩得更有创意,更加积极主动。
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个幼儿年龄班是水平,抓住游戏活动的主要环节,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组织和开展游戏,以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科学的指导:
1.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通过“问题”和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再做游戏的愿望.
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顺利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①显性指导,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组织、导向、促进作用,这些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但角色游戏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作用太突出,太过明显地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就索然无味了。所以教师应尽量地减少使用显性指导。②隐性指导,藏而不露,古语曰:隐者,事外之玄旨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游戏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与表现自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所以不能强加给他们或进行替代。比如:在“娃娃家”里,“妈妈”抱着“娃娃”在无所事事,旁边的医院也冷冷清清,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参加者加入游戏,要真切、自然尽情,教师扮作孩子的“奶奶”,到“娃娃家”来看“孙子”,忽然很吃惊地说:“宝宝怎样浑身那么烫,是不是发烧了,快去医院看一看吧。”这样,原来冷清的医院就热闹起来了,游戏也可继续下去。
总之,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幼儿参与游戏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只有用心和智慧去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让角色游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的学前教育才得以成功,培养出来的幼儿才能在日后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吴美云.浅谈角色游戏的指导[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2)
[2]. 徐丽玲.试论幼儿角色游戏及其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4(07)
[3]. 潘月娟.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适宜性方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