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能力跃迁: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如何快速顺应潮流

作者

李娟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 663000

一、能力跃迁:新闻编辑转型的核心路径

(一)跨媒介内容生产:从单一到多元的跃升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突破传统文本思维,掌握多模态内容生产能力。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图+SVG 交互”等复合形式,增强信息表达的丰富性与视觉吸引力。

此外,新闻编辑需具备跨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优化社交平台信息流,实现内容多元化与传播裂变。例如,将同一新闻事件拆解为图文、短视频、音频等形态,适配微信、抖音、客户端等不同平台特性,最大化覆盖受众群体。

(二)数据驱动决策: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型

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编辑提供了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与情感分析工具。编辑需以数据为导航,挖掘用户兴趣图谱,精准定位选题方向。例如,通过监测多平台用户行为,发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等关键词搜索量激增,据此策划“边民富、边关美”系列报道,精准契合受众关切。

数据能力还体现在内容效果预判上。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解析用户评论,提炼核心诉求(如“网格治理”“庭院经济”),为后续报道提供选题依据,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的闭环优化机制。

二、实践对策:融媒创新的三大抓手

(一)技术赋能内容:重构新闻表达范式

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表达形式需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尝试利用新科技手段来优化新闻内容,利用技术赋能,突破传统编辑模式,把新闻编辑从单向传播到沉浸式体验重构,探索新闻表达的新境界。

沉浸式叙事:利用 VR、AR 等技术打造交互式新闻。例如,文山发布编辑在进行内容创作和优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 AI 新技术,创新新闻表达方式,策划推出《跟着 DeepSeek 到文山踏春丨 AI 新文山》等新媒体稿件,通过 AI 技术生成虚拟导游,将生活中原本死板不可动的建筑变成了萌趣可爱的地标,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的关注,用户观看时长平均增加 20% ,实现从“阅读新闻”到“体验新闻”的升级。

动态化呈现:将静态信息转化为动画、信息图、短视频等轻量化形式。不仅阅读量大大增加,还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和分享,成功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和好评,推动内容破圈传播。例如,文山发布网推出的《文山:谁还没有两件毛衣呢~》系列稿件,通过 AI 技术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全网阅读量突破 10 万次,用户互动率提升 40‰

(二)跨界协同:构建“全能型”编辑生态

在当今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要想顺利时代潮流,需要树立跨界融合的意识,并积极探索跨界式新闻传播方式,构建“全能型”编辑生态。

团队协作模式:建立“记者(前线采编)+编辑(技术赋能)+美编(视觉设计)”协同机制,打破传统分工壁垒。记者提供一手素材,编辑主导多形态转化,美编优化视觉呈现,三者合力提升内容竞争力。例如,文山发布网打造的“康养旅居在文山”系列报道,前期记者采取实地采访、摄影机拍摄图片、无人机拍摄视频等技术获取了大量文字材料、高清图片和视频素材,新媒体编辑团队根据这些素材,制作出多篇不同风格的新闻作品,涵盖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如《砚山: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想身心焕新?到这儿就对了!》《石斛仙草落人间 康养旅居去“六郎”》等,

跨平台分发策略:推行“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模式。以文山“康养旅居”系列报道为例,原始素材经加工后生成图文、短视频、H5 等形态,在微信、客户端、视频号等多平台传播,部分内容获“学习强国”首页推荐,实现裂变式传播。例如,文山发布网打造的“康养旅居在文山”系列报道,分别在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文山发布客户端、视听文山视频号、云南网、云新闻客户端等多个平台进行传播,实现了广泛的覆盖,其中一些图文报道还被“学习强国”首页推荐,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裂变传播”的效果。

(三)用户洞察:从“广撒网”到“精准触达”

行为追踪与情感分析:依托大数据平台监测用户点击、转发、评论等行为,结合情感分析技术提炼用户偏好。例如,以的“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系列报道为例,该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全州用户进行了全面行为追踪,通过监测“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抖音号、视频号等多渠道的用户点击、转发、评论数据,从中发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大幅提升,短视频的平均观看时长也相对提高,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用户对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相关内容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阅读量环比增长 35% 。

个性化推荐:新闻编辑人员在数据驱动下,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目标受众,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和服务,从而有效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在“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系列报道的基础上,还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留言进行了深入解析,成功提炼出“网格治理”“火塘夜校”“庭院经济”等几大核心诉求,这些诉求直接反映了用户在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关切点,为新闻编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并进行个性化推荐。比如,针对年轻群体偏好短视频的特点,将时政新闻浓缩为 1 分钟动画;为中老年用户提供语音播报功能,提升信息可及性。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职能已从“信息搬运工”转向“内容架构师”。通过跨媒介生产、数据驱动决策、跨界协同与用户洞察四大能力的跃迁,编辑可突破传统边界,成为融媒生态中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 AI、元宇宙等技术的普及,新闻编辑需持续拥抱变革,以“技术+创意+用户思维”的三维能力模型,推动媒体行业从“流量竞争”迈向“价值共创”。

参考文献

[1]刘艳红.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与优化 [J]. 记者摇篮, 2025, (02): 90-92.

[2]金丹. 新闻编辑对融媒体时代的应答 [J]. 记者摇篮, 2025, (02): 96-98.

[3]侯懿航. 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 [J]. 新闻文化建设, 2024, (24): 43-45.

[4]唐雯婷.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如何顺应潮流 [J]. 中国报业, 2024, (20): 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