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估
陈羲囡
泰兴市珊瑚小学 225400
摘要: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存游戏与知识契合度低、难度把控不当、课堂秩序难控等问题。科学设计需深度融合知识与趣味,依学生认知设难度梯度,采用多样形式。实施时要明规则、强引导。多维度评估显示,游戏化教学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度,如某小学三年级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实施后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提升,还改善学习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未来应深化融合,关注差异,完善评估,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教学设计;实施效果;评估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方式渐显局限,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游戏化教学作为创新模式备受关注,它将游戏与数学知识融合,能激发兴趣、促进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其效果发挥。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估也需更全面深入。探索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进行多维度评估及改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意义重大。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现存问题剖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虽有一定应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剖析。从游戏设计方面来看,部分游戏化教学所设计的游戏与数学知识的契合度不足。一些游戏只是表面上套了数学的“壳”,在游戏规则和环节设置上,未能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点与思维方式。比如在涉及数学运算的游戏中,游戏规则过于简单随意,没有针对性地强化运算方法和运算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只是在玩游戏,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实质性提升。
在游戏难度把控上也存在问题。部分游戏化教学中,游戏难度设置要么过高,超出了对应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使得多数学生难以完成,从而产生挫败感,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要么过低,对学生缺乏挑战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无法达到通过游戏促进深入学习的目的。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不足。课堂秩序难以有效维持,当引入游戏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较为兴奋,教师如果没有提前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和课堂纪律要求,就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游戏规则后就让学生自行游戏,没有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也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对游戏化教学的效果评估存在片面性。很多时候只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游戏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的转变等重要方面【1】。没有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衡量游戏化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真正促进作用,也就难以根据评估结果对游戏化教学进行有效改进。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科学的设计与有效的实施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设计方面,要注重游戏与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在设计游戏时,需精准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游戏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一个“图形大冒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辨别、分类、组合不同的图形来完成关卡任务,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入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游戏难度梯度。从简单的基础任务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提升数学能力,保持学习兴趣。
在游戏的趣味性设计上,可采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竞赛、解谜等。结合小学生喜欢故事和幻想的特点,为游戏赋予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效实施策略上,教师要在游戏前明确规则和纪律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在游戏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确保课堂秩序井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避免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过长可能导致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使得学生对游戏乃至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情绪,难以持续保持对知识的探索热情;过短则可能无法让学生充分沉浸其中,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游戏所承载的数学知识,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游戏进行总结和反馈,细致入微地帮助学生梳理游戏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成果,清晰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坚实铺垫。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实施效果的多维度评估及改进方向
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估并明确改进方向,是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多维度评估方面,知识掌握程度是重要维度之一。通过对学生数学知识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能直观反映出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以国内某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知识点时,该班级在采用游戏化教学前的单元测试中,全班45名学生,平均成绩为78分,优秀率(85分及以上)为30%,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80%。在采用游戏化教学后,设计了“乘法大闯关”游戏,将计算任务融入游戏关卡中【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次进行单元测试,平均成绩提升至85分,优秀率提高到45%,及格率上升到90%。这表明游戏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学习态度也是评估的关键维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后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评估。在上述案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后,原本课堂上经常走神的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课后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学生比例从之前的60%提高到了80%,主动向老师请教数学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加。思维能力发展同样不可忽视。可以通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来评估。在“乘法大闯关”游戏中,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改进方向上,对于游戏设计,应进一步加强与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确保游戏不仅有趣,更能精准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要更加关注个别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持续优化评估体系,增加更多元的评估指标,如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游戏化教学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结语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在当前教学中存在设计与实施方面的问题,如游戏与知识契合度不足、难度把控不当、课堂秩序难维持等。科学设计需深度融合知识与趣味,合理设置难度;有效实施要明确规则、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多维度评估发现游戏化教学能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学习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未来,应深化游戏与知识融合,关注个体差异,完善评估体系,持续探索优化策略,让游戏化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育,助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穆松.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25,(02):132-134.
[2]周旭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游戏化教学设计思路[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04):80-82.
[3]潘玉中.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家长,2023,(3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