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处理技术与沉降控制研究

作者

刘夏楠

舟山市朱家尖安置房建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316000

一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现状

(一)软土地基分布情况

软土地基在我国分布广泛。沿海地区的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软土地基颇为常见,约占区域面积的 30‰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迅速,道路建设需求大,然而软土地基给道路工程带来了诸多挑战。内陆的一些河流冲击平原地区,像武汉、南京等城市,也有较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分布。某沿海城市在道路建设时,因软土地基导致路面出现严重沉降和裂缝,维修成本高昂。又如,内陆某城市一段道路建成后不久,因软土地基问题致使局部塌陷。软土地基的广泛存在,使得研究有效的路基处理技术和沉降控制策略成为保障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攻克这些技术难题,才能确保道路工程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推动城市交通建设的顺利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二)软土地基特性分析

软土地基特性显著。含水量高,常达 50%-80% ,使土体呈流塑态。孔隙比大,多在1.0-2.0 之间,致土体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压缩系数可达0.5-1.5MPa-1,易产生大沉降。强度低,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在 50-100kPa 这些特性对市政道路路基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影响严重。如沿海某些软土地基路段,因软土地基特性,道路出现早期沉降、开裂等病害。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沉降量在短时间内可达数厘米,极大影响道路使用性能。

二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存在问题

(一)沉降问题分析

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沉降问题颇为显著。部分路段因软土地基本身特性,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致使路面开裂,平整度严重受损。某城市的一段市政道路,建成后不久便出现局部下沉状况,经检测得知,是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过高、压缩性过大所引起。这种不均匀沉降不仅对道路外观造成不良影响,还会显著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与寿命。车辆行驶在沉降路段时,会加剧路面破损程度,大幅增加维修成本。此外,沉降问题还可能引发周边建筑物地基不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得到有效解决。据相关数据统计,因软土地基沉降导致的道路维修费用在某些地区已占到道路建设总费用的一定比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稳定性问题探讨

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稳定性问题颇为显著。软土地基强度低且压缩性高,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基极易产生侧向位移,进而致使整体失稳。部分沿海地区的市政道路,因坐落于大面积软土地基之上,运营一段时间后,便出现路基边坡坍塌现象。据统计,约 15% 的软土地基市政道路在运营 5 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稳定性问题。比如,某沿海城市的一条市政道路,建成 5 年后,路基出现明显沉降,路面出现多条裂缝,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又如,另一沿海地区的市政道路,在运营 4 年后,路基边坡发生坍塌,导致交通中断,对周边设施及行人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表明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稳定性问题不仅影响道路正常使用,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深入探究并切实解决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稳定性问题刻不容缓。

三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处理技术与沉降控制策略

(一)常用路基处理技术

常用路基处理技术多样。换填法会挖除软土地基,换填砂、碎石等强度高、压缩性低的材料,以此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强夯法借助重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强大冲击能,加固深层软土地基,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等的处理。水泥搅拌桩法则以水泥为固化剂,与软土搅拌形成柱状加固体,增强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实际工程里某城市道路运用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后,路面沉降显著减小,行车舒适性大幅提升。比如,另一道路项目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经检测,地基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后续道路建设更为稳固。还有一工程利用水泥搅拌桩法,形成的柱状加固体有效改善了软土地基状况,保障了道路长期使用性能。这些不同的路基处理技术在各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地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能切实提升道路工程质量,满足交通运行需求。

(二)沉降控制具体措施

沉降控制具体措施涵盖多方面。合理设计是关键,需依据软土地基特性精准确定路基高度、宽度及坡度。某工程经精确计算,设计出合理坡度,有效减少不均匀沉降。严格施工监测不可或缺,利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沉降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加强地基处理手段多样,如换填法可换填优质材料,强夯法能加固地基提高承载力,水泥搅拌桩法可改善地基物理力学性质。优化排水系统也极为重要,通过设置排水管道、盲沟等,加速软土地基排水固结,降低含水量,进而减少沉降,保障道路工程质量。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某大型道路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成功控制了沉降问题,使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大幅提升,为后续交通的顺畅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彰显了沉降控制措施对于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作用。

结论:城市化进程加速,软土地基给市政道路路基带来诸多挑战,研究其处理技术与沉降控制意义重大。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在我国分布广泛。当前市政道路路基在软土地基上存在沉降、稳定性等问题。常用路基处理技术多样,如换填法,将软土挖出换填强度高的材料,某城市道路采用此方法后路基沉降明显减小;强夯法通过强大冲击力加固地基,某地一段道路经强夯处理后承载力显著提升;水泥搅拌桩法,向软土中注入水泥浆形成桩体,增强地基强度,一工程实例表明其有效控制了路基沉降。沉降控制可通过合理设计,如根据软土地基特性确定合适的路基高度、宽度等;严格施工监测,实时掌握地基沉降情况并及时调整。处理技术与沉降控制协同策略包括依据地基条件选优技术,如在高含水量软土地基优先选用水泥搅拌桩法;施工中动态调整参数,根据监测数据优化施工工艺。通过研究,致力于提升软土地基市政道路路基处理水平,保障道路工程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成,李青.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5,(12):133-135.

[2]喻军,颜军,张策,等.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践[J].散装水泥,2025,(03):151-153.

[3]马宇翔.基于分层总和法的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简化算法[J].市政技术,2025,43(06):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