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的质量控制研究
郭小伟
中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环节,从人员、设备、材料、试验流程以及环境等多方面探讨影响质量的因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现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引言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关乎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在铁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犹如一座灯塔,为工程质量指引方向。从路基的夯实度检测,到轨道扣件的力学性能试验,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现场试验。
一、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的关键要素
(一)人员素质与专业技能
人员是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的核心推动力量。高素质且具备专业技能的试验人员,能够精准执行各项试验任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第一,试验人员应持有相关专业资质证书,熟悉各类试验标准与规范,如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等,这是开展试验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严谨的操作习惯,在进行钢材拉伸试验时,能够准确识别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的细微特征,记录关键数据,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偏差。第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可或缺,不同试验项目之间往往存在关联性,试验人员需与其他部门协同,例如与物资部门沟通原材料进场情况,配合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试验计划,保障施工流程顺畅。
(二)试验设备的精准性与维护
试验设备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其精准性直接影响试验质量。先进且校准精准的设备,能够降低误差,提升试验可靠性。一方面,在设备选型上,应依据铁路施工试验需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认可度高的仪器,如高精度电子万能试验机用于测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用于检测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校准等信息,按照规定周期对设备进行校准,例如压力试验机每隔半年校准一次,确保其测力传感器准确性;对易损部件及时更换,保证设备在施工期间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试验数据错误,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判断。
(三)原材料的检验把控
原材料是铁路工程的基石,其质量优劣决定了工程的最终品质。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检验流程。第一,在原材料进场时,应核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确保来源可靠。第二,按照抽样标准进行现场取样,如袋装水泥按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每 200 吨为一批,不足 200 吨也按一批计进行抽样。第三,运用专业试验方法对原材料的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像检测水泥的安定性、强度,砂石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等,只有各项指标合格的原材料才能投入使用,从源头上为铁路工程质量把关。
二、当前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管理方面
当前部分铁路施工现场试验人员存在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一方面,部分试验人员虽有一定工作经验,但知识体系未能及时更新,对于新兴的铁路建设材料与技术,如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智能感知材料等相关试验方法掌握不足,在面对新型材料的检测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些年轻试验人员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虽熟悉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高精度试验设备,如无损探伤检测仪时,因操作不熟练,难以获取精准数据,甚至可能因误操作损坏设备。人员流动性大也是一大问题,在一些工期较长的铁路项目中,频繁的人员更替导致试验工作衔接不畅,新入职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熟悉项目流程与试验要求,影响了试验的连续性与效率。
(二)设备管理环节
在试验设备管理上,问题较为突出。第一,设备老化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未及时更新陈旧设备,一些服役多年的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测量精度下降,稳定性变差,却仍在超期服役,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二,设备校准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进行校准,存在校准证书过期未及时复查、校准机构资质不符等问题,使得设备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第三,设备的日常维护缺乏系统性,没有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与记录档案,对于设备的清洁、润滑、易损件更换等工作随意性较大,导致设备故障率升高,关键时刻无法正常运行,延误试验进程。
(三)原材料检验漏洞
原材料检验流程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填补。其一,原材料进场检验的及时性不足,由于铁路施工现场物资进场量大且时间集中,部分检验人员为赶进度,未严格按照规定的抽样频率和时间节点进行检验,使得一些不合格原材料混入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其二,检验方法存在不规范之处,在检测砂石料含泥量时,未采用标准的水洗法,而是凭借经验估算,这种粗略的检测方式难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其三,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监管乏力,在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后,难以追溯源头,无法有效追究供应商的责任,导致部分供应商心存侥幸,提供质量不稳定的产品。
三、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与实践案例分析
(一)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体系建设
在人员方面,构建完善的培训与管理体系是提升试验质量的基石。第一,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试验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新兴铁路材料试验技术、高精度设备操作技巧等。例如,针对新型减震降噪材料在铁路道床中的应用,邀请专家详细讲解其独特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试验方法,确保试验人员熟练掌握。第二,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测评等方式,对试验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奖励或惩罚,激发员工提升自我的积极性。第三,搭建人才储备库,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合作,引入优秀毕业生,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保障人员梯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二)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管理上,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至关重要。采购阶段,组建专业采购团队,依据工程需求与行业标准,深入调研市场,选购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售后完善的设备。如在选购桩基检测设备时,对多个品牌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设备精度、稳定性、软件功能以及厂家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等,最终选定最优产品。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在显眼位置张贴操作指南与注意事项,防止误操作。同时,建立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故障风险。维护阶段,依据设备运行时长、使用频率等制定个性化维护计划,定期清洁、校准、更换易损件。
以某重载铁路工程为例,施工方引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设备采购时精准选型,使用期间通过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数次潜在故障,维护保养得当使得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了 40%,确保了试验数据的精准可靠,为工程质量把控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结论
铁路施工现场试验管理质量控制意义重大。通过剖析关键要素、直面现存问题,提出涵盖人员、设备、原材料、流程及环境应对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成效。持续强化试验管理质量控制,方能为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天勇.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施工缝的质量控制与处理技术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31):103-105.
[2]李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31):158-160.
[3]范鹏钵.重载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J].石材,2024,(11):53-55.DOI:10.14030/j.cnki.scaa.2024.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