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督机制
田依亭 张博宇 郑宇轩
1.身份证号码:370321199410263026;2.身份证号码:370321200001123925;3.身份证号码:37030319980210283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的命脉,其建设和维护的质量直接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鉴于此,对电力系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督机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旨在通过对现有质量控制手段与安全监管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问题或安全管理漏洞导致的风险事件;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以期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此次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还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从而推动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电力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监督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力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电力工程配电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项目规划、采购与施工准备、施工与质量控制、验收与运维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要求,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靠保障。从项目规划阶段开始,就需要深入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与负荷增长趋势,进行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建设规划。
1电力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1.1保障人员安全
在高风险环境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能显著降低职业伤害和事故发生率,为作业人员提供稳定、可控的作业环境。通过对现场作业条件的严格监控和风险评估,以及确保安全规程和操作指南的严格遵守,能预防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和事故预防措施,提高作业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识,不仅可以减少人员伤害事故,也有助于提升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1.2提高施工效率
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显著减少工程中的意外事故,这直接关联到工作进度的稳定性。通过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施工团队能够避免因事故而导致的施工延误,从而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其次,良好的安全环境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信心和效率。当施工人员确信自身安全得到保障时,他们更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电力系统施工质量控制
2.1制定清晰的质量控制责任目标
制定清晰的质量控制目标,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特征,要明确施工不同管理主体责任人和质量控制目标。首先,制定施工质量标准。管理者要从质量控制的相关法律规则政策入手,在电力企业内部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设置专门的电力施工现场监理人,发挥监理人现场施工监督的作用,对电力施工的进展和质量进行监管。其次,制定施工单位的激励机制。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设立激励机制,对完善工程施工质量和考核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施工质量高的单位或员工进行薪资激励,对于施工质量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的扣罚。通过奖励惩罚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管,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工程施工的稳步推进。
2.2把关电力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涉及最多且范围最广的领域,必须在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上严格把关,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材料满足合格标准,为电力设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加大设备材料的市场调研力度,电力设备采购人员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比不同供应商的商业资质和运行情况,从根源上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增加供应商的合作数量,在电力工程施工的供应商合作中,施工方要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2~3家不同的材料供应商,避免供应商过于集中导致质量风险。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材料运输工具。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单位要根据电力设备材料的特性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减少电力设备施工材料的损耗,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并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
2.3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因此,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熟悉项目管理流程和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了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机会等措施,可以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为项目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全过程管理中,团队协作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团队协作的训练和意识的培养,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项目中的挑战和困难。
3电力系统施工安全监督机制
3.1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施工期间的人员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督机制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制定并完善各类电力安全生产制度,如《电力安全生产制度》《电力设备安全检修流程》,这些规章制度明确了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南。同时,还应定期对这些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其次,应制定并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覆盖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网络。这包括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他们负责监督日常施工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同时,还应在项目管理层面上设立相应的安全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需开发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使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能够迅速传递至管理层,以便及时作出响应。最后,为了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形式,提高员工识别风险的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监督机制,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率,还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电力系统的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2强化安全意识和督察力度
遵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提高安全生产违规惩罚强度的指示,制定并具体化了69项重大违规行为细则,将安全职责细则与重大违规行为细则相融合,加强了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监督的严格性,促进了从全体成员的参与到各自负责的安全管理转变。根据国家电网安全监控机构提出的强化关键违规管理措施的建议,项目施工每天启动前,均需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工前集会。会议主要聚焦于当日工作可能涉及的关键违规事项,进行逐一阐释,实现了“日常班前会议”的具体化,在讲解区域设置了用于安全技术说明的二维码,便于工作人员依据当日的任务内容,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查阅相关信息。在解说区设置了视频播放器,播放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教学视频。施工作业开始前,每个施工小组都需要在早会上讲解当天的任务安排和相关的反违规评估细节,小组成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基本要求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有透彻的了解。
结束语
在未来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应更加重视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督机制的融合,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质量观念,也是实现电力系统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每个参与者都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质量与安全并重的理念时,才能真正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卿宇.电力配电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 38(4):132-133.
[2]刘礼科.配电网建设阶段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上海管理科学,2023,45(6):106-108.
[3]郝纲.电力工程配电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措施[J].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4,5(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