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声乐艺术中的音乐与语言融合分析

作者

张歌洋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412000

摘 要:在声乐艺术这一形式当中,音乐与语言是两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将这两项元素进行融合则是确保声乐作品质量,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融合的作用与意义,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加强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声乐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声乐艺术;音乐;语言

声乐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表达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方式,而音乐与语言在声乐中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更需要将两者之间的关键要素进行相互交织。只有不断探究音乐与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进而为声乐艺术的传承带来全新的动力。

一、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融合的作用与意义

(一)深化情感表达

在声乐艺术的表现过程当中,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深化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这是因为音乐中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音乐元素能够为歌词本身提供一定的背景。同时强化歌词所传达的情感,而语言本身传达信息的能力则可以在音乐的情感框架中奖歌词的意义更加准确的传递给听众,进而在歌曲成功表达某种普遍的情感体验的时候引发听众的共鸣[1]。例如,在一首悲伤主题的歌曲当中,作曲家会根据作品的主题来选择倾向于营造忧郁、深思等氛围的小调和弦来增强作品的情感张力,而演唱者则会根据音乐来调整自己的发声方式,确保歌词的每一个字都能与歌曲的旋律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就能让听众感到一种超越语言的连接,使声乐艺术作品的情感张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促进文化理解

语言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它记录并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文化则塑造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而声乐艺术当中音乐与语言的融合则具备着促进文化理解与推动文化传播的功效。例如,意大利歌剧独特的对白方式与旋律结构能够向观众直观展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貌,而使用我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的歌曲则可以通过优美的汉字发音以及古韵悠长的旋律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样的结合能够让听众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入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与演唱其他语言形式的歌曲来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比如生活在北方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并使用南方地区的方言来演唱南方地区的特有歌曲,以此加深对南方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而学习英文歌曲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知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还能有效的打破人们对其他语言与文化的偏见,进而有效的促进全球文化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存。

(三)强化记忆效果

在教育领域当中,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记忆辅助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也是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语言融合的又一大特点:强化听众对声乐作品的记忆效果。一方面,声乐作品当中的音乐有着独特的旋律,而这个旋律则为声乐作品的歌词提供了全新的记忆锚点,人们只要将歌词中的信息与相应的旋律进行结合,就可以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记忆,比如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的歌词:“我的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人们在看到这句歌词的时候就会想起歌曲的旋律,这正是旋律作为记忆锚点加深了人们对歌词印象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音乐的节奏也是一种有效辅助记忆的工具,它可以让人们以一种有顺序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排列组织,从而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人们记住,比如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会学到的《字母歌》就使用了一个简单且重复的旋律,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快速的记住这个旋律,并通过反复吟唱来轻松记住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此外,音乐所引发的情感反应也能有效增强大脑对相关信息的储存能力,比如与婚礼、毕业典礼等人生重大事件相关联的歌曲往往就会被人们长久的铭记,因为这些歌曲是与特定的情感体验相关联的。

(四)完善艺术创作

在进行声乐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将音乐与语言进行深度融合对于作品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多个层面的设计促进音乐与语言在声乐作品当中的融合,创作者才能确保两者之间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声乐作品的创作得到有效的完善[2]。首先,创作者在构思声乐作品的旋律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歌词本身的内容以及歌词传达的情感色彩,比如一段描述自然美景的歌词就需要轻快、流畅的旋律进行衬托,以此营造出大自然宁静但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另外,创作者还需要将声乐作品整体的曲式布局与歌词的主题发展进行结合,确保音乐能够支持歌词内容的表达,比如一首歌中抒情的部分就需要配置较为复杂的和声与细腻的动态变化。只有让音乐与语言进行巧妙的融合,创作者才能让声乐作品真正成为触动人心的艺术杰作。

(五)加强社会联系

除了上文提到的作用与意义之外,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的融合还具备了显著的社会功能,这是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能够超越地域、文化甚至语言的界限,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人的心灵的纽带,使人们通过获得一致的音乐体验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比如,在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与演唱同一首歌的时候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支持与共鸣,帮助学生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多文化的城市环境当中,一场包含多种不同语言的歌曲的音乐会可以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欣赏,进而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展现社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而在家庭成员当中,父母可以通过教孩子肠传统民谣来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等等。通过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声乐艺术就能让更多的人们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进而有效的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与社会的整体稳定性。

二、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音高与语调的匹配

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与表演过程当中,将音乐的音高与语调进行匹配是实现音乐与语言完美融合的基础,这不仅需要我们了解旋律与语调变化之间的关联,还应当尝试使用音高的变化强调歌词中的关键信息与情感重点。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日常对话过程当中常见的语调起伏进行分析,并且尝试将这种自然的语言模式应用在歌曲的演唱中,比如在疑问句的歌词末尾,音乐的旋律也应当进行适当的上升,而陈述句的歌词则需要保持旋律的稳定性或是适当的降低高音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则需要学习通过调整旋律中的高音来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歌词中表达愤怒、喜悦、激动的部分需要使用更高的音区来使这部分歌词听起来更加饱满有力,而悲伤、怀念等情感的歌词则需要使用较低的音区与柔和的音色营造出沉静的氛围,等等。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会与持续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有效的将音高与语调进行匹配,进而在演唱过程当中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节奏与韵律的一致

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我们还应当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与表演中尝试将歌词的节奏与音乐的韵律保持一致[3]。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歌词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歌词的结构选择适合的音乐节奏类型,比如一段简洁明快且句子较短的歌词就需要使用快节奏的歌曲来配合其节拍,而语句较长较抒情的歌词就需要使用慢节奏的抒情歌曲来配合其情感表达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聆听与模仿不同风格的歌曲,学习根据歌词的情感需求来调整节奏;另一方面,我们则需要在练习与演唱的过程当中尝试加入合理的停顿来调整节奏,这是因为合理的停顿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时为听众提供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就需要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手动标出需要停顿的部位并多次尝试不同长度的停顿,直到找出最能传递情感的停顿方式为止。

(三)发声与语言的准确

发声是我们进行语言表达与歌曲演唱的关键,而确保发声与语言的准确则是让音乐与语言完美融合的又一要点。一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着重寻找不同语言的不同发音特点,并为此进行针对性的发声训练来提升发音的准确性与声音的明亮度,比如德语的发音较为厚重,我们就需要尝试借助胸腔的共鸣来实现这一点,而意大利语的发音则需要我们尝试通过头腔共鸣实现,等等;而在追求音质优美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歌词的清晰度,这就需要我们在练习过程当中尝试将复杂的句子分解成单独的单词或短语并逐个进行练习,同时使用录音机将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录制,反复检查自己是否有发音不清或是模糊的地方,这样才能让我们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最终将发声与语言的准确度进行有效的匹配。

(四)文化与情感的融合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而语言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要想让这两个载体在声乐艺术中实现有效的融合,将歌曲的文化与情感进行有效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我们需要针对歌曲的歌词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把握整首歌曲的情感走向,比如《恭喜发财》这首在春节期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其背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们就需要结合春节的历史、习俗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来领悟其精神内核,进而将其融入我们的演唱当中;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对歌词中情感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自己在生活当中曾出现过的类似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演唱一首表达悲伤情感的歌曲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回忆与亲人朋友分别的场景来引发自己的悲伤情绪,进而借助自己的悲伤情绪增强情感的真实性,最终使听众在我们的演唱中逐渐产生情感的共鸣[4]。

(五)创新与风格的表达

除了上文提到的方式方法之外,我们在声乐作品学习与演唱的过程当中还应当通过创新与风格的表达来进一步提升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效果,通过对原作品进行个人风格的再创造,我们不仅可以实现音乐与语言的有效融合,还能为声乐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作品的兼容性,以此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比如在流行歌曲当中使用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进行音乐的演奏,在保留古典乐器韵味的同时增添新颖的感觉,或是在演唱广为人知的经典歌曲的时候改变某些部分的速度或音色,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吸引观众的兴趣,还能为经典作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创新与表达自我风格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积极寻求其他同学以及老师的反馈意见,对声乐艺术作品的演绎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这样才能使作品的表现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

在将声乐艺术中的音乐与语言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技术层面的挑战是我们难免要遇到且必须克服的一个重点问题。一方面,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每种不同的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发音规则,这种发音规则对于非母语的演唱者来说往往是很难克服的,比如汉语当中的四声调、法语中的鼻化元音、德语中的辅音组合等往往都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发音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模仿练习来熟悉目标语言的发音模式,并结合语音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歌曲演唱的过程当中,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力是保持声音的连贯稳定以及清楚的传达歌词信息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专门的气息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练习、长音阶练习等增强气息的支持力与持久性,之后还需要尝试练习在演唱过程当中正确有效的分配气息,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以良好的演唱技术实现音乐与语言的有效融合。

(二)艺术层面的挑战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之外,艺术层面的挑战也是我们在融合声乐艺术中的音乐与语言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5]。一方面,声乐艺术中的音乐与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情感信息,而我们要想让音乐与语言融合,就需要尝试将这两者在情感层面上达到一致,这不仅需要我们了解歌词的文字意义,还应当深入挖掘歌词背后的情感内涵,进而让歌词的情感能够与音乐的情感相匹配;另一方面,有些音乐与歌词之间可能在风格上存在冲突,比如流行音乐的旋律就很难准确匹配古风诗词的韵律,而这就需要我们对歌词或乐曲进行创造性的改编甚至是重编,这样才能让歌词与乐曲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结束语:

在声乐艺术这一艺术形式当中,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能够极大程度的丰富声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音乐与语言融合的规律则是声乐学习者所必须要掌握的。只有从多个角度不断探索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我们才能在提升个人演唱技巧的同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而对声乐艺术作品实现更加生动且深刻的演绎。

参考文献

[1]陶晓春.声乐艺术中语言的重要性及运用分析[J].匠心,2024,(02):81-83.

[2]董伽.声乐演唱的技术与艺术探索[M].文化发展出版社:202312.165.

[3]郭兰鲜.声乐艺术中语言的重要性及运用分析[J].艺术大观,2023,(01):34-36.

[4]高川.声乐艺术表演与教学研究初探——就声乐表演语言处理与情感表达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1,(10):85-86+84.

[5]郭娉婷.试论声乐艺术中的语言发音与歌唱发音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8,(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