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与实践探索

作者

李世巧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 402160

引言:新课标明确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完整文本的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碎片化阅读、功利化导向等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将整本书阅读简化为章节摘抄或应试技巧训练,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作品的系统性理解,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与实践策略,以期破解教学困境,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与价值

1. 新课标的核心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旨在系统的阅读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在阅读素养提升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还需逐步发展评价、逻辑分析与表达观点的能力,形成全面的阅读能力体系,其次,在阅读广度与深度拓展方面,新课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最后,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新课标倡导设置启发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与反思,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形成独立见解,这些核心要求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构建终身阅读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2.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

相较于传统的单篇课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深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发展,首先在思维系统性构建方面,长篇作品通常结构复杂、情节丰富,学生在持续阅读过程中需不断整合信息、梳理人物关系与情节脉络,这有助于培养其整体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其次在文化视野拓展方面,整本书往往涵盖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与人性描写,学生沉浸式阅读,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时代、地域和人物的生活状态,增强文化理解与人文情怀,最后在元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调整阅读节奏,并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这种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监控与调节能力,使其成为更具策略性的阅读者。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

(一)构建“选书—助读—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框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构建“选书—助读—实践”的教学框架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路径,首先在选书系统方面,教师应建立一个动态化的书单,涵盖经典文学、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多种类型,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比如《骆驼祥子》《昆虫记》《朝花夕拾》等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便于学生从中汲取思想与文化养分,其次在助读系统方面,教师需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背景知识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如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可设计“鲁迅童年记忆地图”任务,引导学生绘制插图、标注关键事件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最后在实践系统方面,应项目化学习或情境化任务推动深度阅读。

(二)优化教学流程设计

为了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优化,在阅读前阶段,可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授《骆驼祥子》时,教师可展示老北京风情的图片和相关影视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祥子命运与其所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为后续阅读奠定情感基础,在阅读中阶段应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精读“三打白骨精”等关键章节,分析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同时略读其他章节,把握整体故事脉络,在阅读后阶段则应组织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活动。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项目化学习驱动深度阅读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以《儒林外史》为例,教师可以提炼出“以辛辣讽刺揭示儒林士人丑态”这一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背后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整本书阅读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比如在《水浒传》的教学中,可设置“梁山好汉人物谱”和“忠义观念的现代反思”等子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研究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章节或主题,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此外成果评价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参与度、思维深度以及合作能力。

(二)情境化任务设计促进知识迁移

情境化任务设计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比如在教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名为“解忧杂货铺”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书信内容为同学撰写回信,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跨学科情境融合也是情境化任务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昆虫记》的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昆虫观察日记”任务,让学生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并与文本描述进行对比分析,这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三)信息技术赋能阅读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具逐渐成为阅读教学中的得力助手,首先搭建数字化阅读平台,利用在线阅读工具提供电子版书籍、批注功能及资源共享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记录阅读心得与疑问,同时也便于教师跟踪指导,其次整合多媒体资源,如在《红岩》的教学中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历史背景下的英勇事迹,增强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为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比如在《三体》的教学中开发 VR 体验程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探索三体世界,这极大地提升了科幻作品的魅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些创新手段,信息技术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有力推动了阅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需以系统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为原则,构建“选书—助读—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框架,结合项目化学习、情境化任务设计等多元策略,推动学生从浅层阅读向深度学习转型,未来教学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改革,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邱大飞 , 陈祖荣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育引导实践策略研究 [J]. 好日子 , 2019(13):1.

[2] 岑礼霞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路径浅述 [J]. 速读(中旬), 2020(7):214-214.DOI:10.12321/j.1673-9574.2020.zx07.200.

[3] 王婧 . 基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S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