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

作者

杨远见

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因其资源节约、环保及高效施工优势备受关注,我国正加快其推广进程,预计”十四五”末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30% 以上。然而,装配式建筑在质量控制及安全保障方面仍面临构件生产追踪难、施工现场隐患排查不足及质量溯源效率低等问题,传统监理模式因依赖人工检测和纸质信息传递难以满足现代化需求。因此,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数字化管理工具,在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监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BIM 可实现三维信息呈现、构件状态动态更新及施工风险预警,显著优化监理流程,提升效率与精度。

1 BIM 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具备集成和优化建筑信息的能力。其核心概念在于通过建立建筑项目的数字化模拟,为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BIM 的基本功能包括构件信息集成、实时协同设计、施工过程模拟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设计阶段,BIM 实现多专业协同工作的无缝衔接,提升设计质量。施工阶段,借助其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和仿真分析功能,有助于准确识别施工中的潜在问题并优化施工组织。运营阶段,BIM 支持设施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运维效率。通过以上功能,BIM 不仅有效改善了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而且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深远的结构性变革,使其逐步向智能建造迈进。这种技术体系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参与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和工作协同效能。

2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特征与技术需求

装配式建筑以其模块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核心特征,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稳定性。这种建筑形式的关键在于高度的设计集成与精细化组件生产,其技术需求包括精准构件制造、现场快速安装和整体性能优化。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传递系统,确保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的高效协同与无缝对接。这些技术需求构成了装配式建筑高效建造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3 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策略

3.1 构件制造到安装流程的追踪技术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监理过程中,基于 BIM 的构件制造到安装流程追踪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整个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精准性。这一技术通过创建精确的三维模型,使每一个构件在制造、运输和安装各阶段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得到实时监控。借助 BIM 平台,相关数据得以无缝集成,促进了监理人员对构件生命周期的全面掌握。从生产车间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BIM 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和定位问题,提高构件质量及工程进度的可控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施工风险。通过与 GPS 等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对预制构件的全程可视化和动态追踪,增强了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BIM 技术的数据共享特性,使得监理与施工各方能够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加强了沟通效率和协同作业能力,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上述措施有效确保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最终交付质量,推动了行业向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向发展。

3.2 BIM 可视化功能在施工监控和动态预警中的实现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监控和动态预警中的应用,实现了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通过 BIM 模型,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组件进行全过程追踪,实时掌握组件的制造、运输及安装状态。这种可视化跟踪提升了施工监控的精准度,有效规避了潜在的工程质量问题。BIM 的三维模型和虚拟施工功能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一目了然,为监理人员提供了准确的现场参照。动态预警系统借助 BIM 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当施工进度偏离计划或出现潜在安全风险时,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BIM 可视化和动态预警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也显著减少了因信息延迟或误传导致的问题,有效保障了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3.3 优化监理流程与提升信息协同效率的具体实践

在装配式建筑监理中,基于 BIM 的策略通过优化监理流程和提升信息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了项目管理的质量。BIM 技术能够整合多源信息,实现实时更新和共享,减少信息滞后和传递误差。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监理人员可迅速识别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各阶段的施工活动符合规范要求。协同平台的建立促进了跨部门沟通,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增强了各参与方的协同效率,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

3.4 加强质量与安全隐患识别效率

基于 BIM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装配式建筑中质量与安全隐患识别的效率。在传统建筑监理中,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识别常常依赖于现场检查,这一过程受限于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及人为判断的主观性,进而可能导致识别不及时或遗漏。而BIM 技术通过其强大的数据整合及可视化能力,使得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其模型数据对比分析功能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偏差和缺陷,及时预警相关风险。BIM 技术支持多维信息的集成,使得监理人员能够迅速获取施工现场的实时状态,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构件位置、工人的安全装备佩戴等,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通过数字化的精确监控与分析,BIM 技术不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也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项目整体管控水平。

3.5 改进监理团队协同工作方式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监理过程中,通过提供高度集成的平台,提高了监理团队的协同效率。该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性使项目各参与方能够清晰地理解施工计划及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减少了沟通障碍。监理团队利用 BIM 技术共享设计模型和施工数据,确保信息实时更新与透明,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其协作平台支持各专业团队对项目进展进行同步监控,实现精准协调与调整。BIM 技术还引入了动态信息链接,将设计、建造与监理环节紧密结合,提升了决策效率。通过自动化数据分析与反馈,监理人员可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沟通误差,从而提高了项目整体的监理质量和效率。这种协同工作的改善显著缩短了项目周期,提升了团队合作的综合效益。

3.6 优化项目施工进度与资源利用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BIM 技术的应用显著优化了施工进度与资源利用。通过 BIM 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施工计划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编制和调整,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等待和返工时间,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资源方面,通过 BIM技术实现的数字化协调,使得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更加智能化,降低了资源浪费。BIM 技术促进了各专业间的无缝衔接,保证了工程各环节的同步进行,构建了一个高效运行的施工管理体系,达成了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能的双赢。

结束语

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控制为核心,探讨了基于 BIM 技术的监理策略。重点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特点及传统监理模式的问题,并结合 BIM 技术优势,提出监理过程可视化、质量缺陷快速识别和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等解决方案,优化了监理流程,提升项目协同效率及质量安全水平。研究表明,BIM 可减少人为失误,改善信息传递问题,为装配式建筑领域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建设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探究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4(10):31-33.

[2] 谢文浩 . 探究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 [J]. 建材与装饰 ,2020(28):193-194.

[3] 李永花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J]. 建筑与装饰 .2020,(33).

[4] 林平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10):206-207.

[5] 吴云 .BIM 下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管控研究 [J]. 安徽建筑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