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检测研究

作者

朱银涛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公路交通极速发展之际,隧道创建渐渐化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本研究意在探究高性能混凝土于公路隧道中的应用状况及其耐用性特征,首先剖析当下公路隧道的创建与发展情形,表明传统混凝土长时间使用存在的短缺之处,其次论述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涵盖其较高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收缩与膨胀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隧道中有更强的抗压,抗裂能力。最后,本文探讨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检测技术,包含抗渗性、抗冻性和抗化学腐蚀性等试验方法,给工程操作赋予理论支撑与指引,经由此项研究,希望给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给予有用的参照,促使隧道创建技术不断发展。

关键词: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检测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公路隧道属于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其创建和保留的质量愈发受重视,高性能混凝土具备出色的物理力学特性与耐久性逐渐成为隧道创建时不能缺少的材料。相比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在强度,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腐蚀性等方面表现更佳,即便处于极端环境下,仍然可以维持较好的结构稳定,在隧道创建过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而且还与后期保留成本相关联。

1、公路隧道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交通需求一直在增多,公路隧道属于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按照相关统计数据,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公路隧道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城市分布密集之处,隧道成了解决交通堵塞并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所在。当下很多新造的公路隧道在设计与施工时会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盾构法、开挖法等,从而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常见,隧道检测系统、气象检测系统等都是如此,这些技术有效地优化了隧道的管理水平,环保观念的加入也是公路隧道创建的一大趋向。许多工程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把环境保护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实行了像低噪音施工、生态复原之类的举措,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但是,公路隧道的营造仍然遭遇诸多挑战,存在资金缺少,技术受限,施工不安全等问题,而且随着隧道使用年限的增多,针对隧道结构耐久性以及守护管理的研究变得更为重要,所以未来的公路隧道营造既要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又要在质量、技术、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加强,这样才能符合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2、 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与力学特性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在材料合成及生产工艺上经过改良的混凝土,其主要特征在于具备卓越的物理力学性能,从强度角度来讲,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达50MPa前面所述,部分配方下甚至能超出100MPa,这个数值远高于普通混凝土30MPa的水平,如此高的强度使HPC能承载更大负荷,因而适合各种类型的建筑结构,高层建筑以及公路隧道之类的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处于30,000到40,000MPa之间,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的25,000MPa,它具有更良好的变形能力与刚度,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施加的力。另一方面,HPC在收缩与膨胀特性上的表现也很突出,其干燥收缩率大概在0.03%到0.05%之间,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0.1%到0.15%的范围,这样的低收缩性会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减小,也有益于结构耐久性的改善。高性能混凝土在热膨胀方面同样表现良好,它的线性膨胀系数常常处于8至12×10^-6/K之间,远不到一些传统材料的数值,在温度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有效地维持自身尺寸的稳定性,从而减轻由于温度改变而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亦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其抗渗系数最低可达10^-10m/s,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水和化学物质的渗入量,更是巩固了它自身的耐久性。

3、 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技术研究

3.1抗渗性试验技术

抗渗性属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关键指标范畴,要想保证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抗渗性能,可以采用“水压抗渗试验”这种检测手段,该试验的核心原理在于,借助施加特定大小的水压,测量混凝土在一定时耗下的渗水量,以此来考量其抗渗水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第一步得要制作出标准的立方体试样,其规格大多是150mm×150mm×150mm,这些试样先得放在标准环境里养护达到28天,才可以展开抗渗试验。在试验期间,把试件放入专门的抗渗仪当中,仪器内部预先设置好水压,一般取值范围在0.5MPa到1.5MPa之间,这是为了模仿实际工程里所承受的水压力状况,登记试件在规定时段(比如24小时或者72小时)之内渗出的水量数值,遵照所得数据结果,抗渗系数可用如下公式算出:

K代表抗渗系数(m/s),Q$表示渗透水量(m³),L$为试件的厚度(m),A是试件的表面积(m²),t是渗透时间(s),DeltaP则是施加的水压(Pa),优质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抗渗系数往往小于10^-10m/s,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防止水和有害物质渗入,增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由改良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改善施工工艺,可以突出地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从而保证隧道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3.2抗冻性试验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在寒冷环境中的耐久性如何考量,抗冻性是一项关键指标,在我国北方地区,公路隧道频繁遭遇严寒气候的挑战,所以抗冻性试验技术常常会用到“冻融循环试验”,这项试验借助模拟混凝土处于冻融交替环境下的状况,来评判它的抗冻性能,具体的试验流程包含制作标准试件,一般是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先在标准环境下养护28天,再去执行抗冻试验,当开展冻融循环试验的时候,首先要把试件放在环境温度为 -18°C 的冻箱当中,存放48小时,让其彻底冻结,之后立即把试件移到20°C的水浴里浸泡24小时,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冻融循环,这个过程得要反复开展,大多会做25次冻融循环。试验结束之后,还需利用抗压强度试验机来测量试件的抗压强度,算出冻融之后强度的损失率,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抗冻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要小于15%,高性能混凝土的目标则是把它控制在10%以内,从而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在严寒环境下的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和它的水胶比联系紧密,一般会建议把水胶比维持在0.30到0.40之间,而且还要采用优质的掺合料,比如矿粉和超细硅灰之类的,用它们去填充微小的孔隙,削减水分的渗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就公路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检测技术展开了探讨,着重剖析抗渗性和抗冻性这两项关键指标,利用水压抗渗试验来评定高性能混凝土于水环境中的防水能力,使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够阻挡水和有害物质的入侵,进而增长结构的使用年限。而且冻融循环试验模仿了寒冷环境给混凝土造成的影响,证实了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经由恰当的配合比并选用优质的材料,可以大幅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并保证其强度损失率处于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这些试验检测技术给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赋予了科学依循,重视了耐久性在工程应用里的重要意义。未来还需进一步探寻新的掺和材料并改良施工工艺,从而持续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特点,保证公路隧道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创建全面的观测系统和养护机制,会为公路隧道的长久运行给予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海波,封卫国.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0, 12(2): 123-130.

[2]杨庆国,陈柱宇.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 2021, 24(3): 345-352.

[3]赵晓靑, 钱枫.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J]. 工程建设, 2019, 51(5):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