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养护在交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路径探索

作者

黎燕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固原分中心 固原市 756000

摘要 本文深度剖析公路养护在现代交通体系里占据的核心地位与发挥的关键效用,全面梳理现阶段公路养护遭遇的难题与挑战。从技术革新、管理模式革新、人才培育强化等维度,提出兼具针对性与前瞻性的发展路径,力求全方位提升公路养护的质量与效率,保障公路交通运行的安全、高效以及可持续性。借由对相关理论的深入探究与大量实践案例的剖析,为公路养护行业的长远发展给予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操指引。

关键词 公路养护;交通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优化

一、引言

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稳健前行与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路养护作为确保公路长期维持良好使用性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全力保障交通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交通流量呈现出持续迅猛增长的态势,车辆荷载不断增大,再加上众多公路服役时长逐渐增加,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及更高的要求。以某省为例,过去十年间,该省的公路通车里程增长了 30%,交通流量增长了 50%,部分早期建设的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公路养护相关研究,积极探寻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养护策略与方法,对于推动公路交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养护在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

2.1 保障交通安全

公路路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像在一些山区公路,由于常年受到雨水冲刷和重载车辆的碾压,路面容易出现坑槽和裂缝。若不能及时修复,车辆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很容易发生爆胎、失控等危险情况。据统计,在因道路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约 30% 是由于路面病害未及时处理导致的。定期维护公路的附属设施,如护栏、标志、标线等,能为驾驶员提供精准的引导和明确的警示。比如在高速公路的弯道处,合理设置的护栏和警示标志,可以有效降低车辆侧翻和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能够显著减缓公路结构的损坏速度。以预防性养护为例,对路面进行封层处理,可以有效阻止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层,防止因水损害导致的路面病害。某段高速公路在通车 5 年后进行了封层养护,相比未进行封层养护的路段,其使用寿命延长了 3 - 5 年,大大降低了后期的重建和大修成本。再如采用罩面技术,可以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同时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2.3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平整、畅通的公路能极大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减少车辆的能耗和磨损,从而显著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在一些城市的快速路,如果路面状况良好,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可以提高 20% - 30%,油耗降低 10% - 15%。及时清理公路上的障碍物和积雪、积水等,是确保公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通行的关键。在北方的冬季,大雪过后如果不能及时除雪,道路就会结冰,导致交通瘫痪。而一些城市采用了先进的除雪设备和融雪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积雪,保障了物流运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三、当前公路养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1 养护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的公路养护仍过度依赖传统的养护技术和方法,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力度不足。在路面病害检测方面,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例如,人工检测 10 公里的路面病害需要 3 - 5 天,且容易遗漏一些隐蔽性病害。而采用探地雷达等无损检测技术,一天内就可以完成同样里程的检测,并且能够精准定位病害位置和深度。在养护材料方面,一些传统的沥青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软化,低温下容易脆裂,已无法适应现代交通日益增长的严苛要求。而新型的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3.2 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路养护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交通部门负责公路建设,而养护工作由专门的养护单位承担,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部分地区的养护计划缺乏科学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往往是等到公路出现严重病害后才进行抢修,缺乏预防性养护意识。例如,某条省道由于长期缺乏预防性养护,路面病害迅速蔓延,最终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翻修,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还影响了交通通行。养护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地区过度依赖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且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影响了养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3.3 养护人才短缺

公路养护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目前,养护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以某养护单位为例,在 100 名养护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 10%,且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养护技术层面。缺乏既精通养护技术又具备卓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在养护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困难,制约了公路养护行业的创新发展与技术升级。

四、公路养护的发展路径

4.1 加强技术创新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养护水平的关键举措。例如,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探地雷达、激光平整度仪等,能够对公路路面及结构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在某新建高速公路的养护中,利用激光平整度仪对路面平整度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养护方案,确保了路面的良好使用性能。应用新型养护材料,如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纤维增强材料等,可显著提升公路的耐久性与抗灾能力。推广机械化养护设备,如多功能养护车、自动清扫车等,能够有效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4.2 优化养护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协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与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与统筹协调。制定科学严谨的养护计划,依据公路的实际技术状况与交通流量变化,合理安排养护资金与任务,实现预防性养护与修复性养护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养护数据的实时采集、深度分析与高效处理,全面提升养护管理的科学性与决策的准确性。例如,某地区通过建立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将公路的基础信息、养护记录、病害数据等全部录入系统,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 APP 实时上传现场数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及时安排养护任务。

4.3 加强养护人才培养

加大对公路养护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持续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养。例如,某高校与当地的养护单位合作,开设了公路养护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为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养护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养护人才队伍。如提供住房补贴、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等,提高养护人员的职业吸引力。

五、结论

公路养护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面对当前公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诸多挑战与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技术创新,持续优化养护管理模式,大力加强养护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公路养护的整体水平,为公路交通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公路养护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勇于实践,推动公路养护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