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胡重妍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小新街中学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展开探讨,通过剖析情境创设与教学融合机制,分析问题引领下实践探索路径,总结反思优化促进能力提升策略,形成一套完整情境教学实施体系。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提升知识应用水平,为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创设,教学融合

教师应该构建贴近生活实际情境,让抽象生物学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内容,成为提高教学效果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自然环境、实验室情境或社会现象等多种情境类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问题情境。情境创设需遵循教学目标导向原则,确保所创设情境能够自然引出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境与知识点间逻辑关联,避免为创设情境而脱离教学本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微观生命现象,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此外,融入区域特色资源,如当地特有生物种类或生态环境问题,增强教学亲切感,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科距离。通过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探究活动。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植物细胞的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教学融合可通过植物王国奇妙旅行主题实现。课堂伊始,教师引入一个关于植物世界多样性情境,展示各种植物形态特征,引发学生思考:如此丰富多彩植物世界,其基本构成单位是什么?随后带领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标本,亲眼见证植物细胞结构。通过比较日常所见洋葱与显微镜下所观察细胞图像差异,创设认知冲突。接着引入植物工厂比喻,将细胞壁比作工厂围墙,细胞膜比作安检门,细胞质比作车间,叶绿体比作太阳能发电站,液泡比作储藏室,细胞核比作指挥中心,让抽象细胞结构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制简易显微镜,使用智能手机镜头放大观察各种植物材料,如叶片、果皮等,发现不同植物细胞结构异同。通过小组协作,学生绘制植物细胞模型并用不同材料制作立体细胞模型,如使用果冻制作细胞质,用绿豆表示叶绿体,用葡萄干表示细胞核等。此类活动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理解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实现知识内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若植物细胞失去细胞壁或叶绿体会发生什么?通过假设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细胞器功能及其协同工作机制,建立系统植物细胞知识网络。

二、问题引领,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环节中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显微镜观察、解剖实验、培养实验等典型生物学实验活动,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设计简易实验验证猜想,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实践探索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与结论表达能力等科学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想火花,促进集体智慧发挥。教师应创造宽松探究环境,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大胆假设,严谨验证,体验科学研究真实过程。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总结探究经验教训。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动物细胞的教学中,问题引领与实践探索可通过揭秘生命奥秘主题展开。课堂开始,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区别?这些区别对生物体有何影响?引发学生思考。随后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动物细胞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担负什么功能?细胞各部分如何协同工作?缺少某部分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些问题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实践环节设计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生通过用消毒棉签轻轻刮取自己口腔内壁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过程使学生惊奇发现:原来自己身体也由如此微小细胞构成!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口腔上皮细胞与先前所学植物细胞异同,发现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等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动物细胞不需要细胞壁?没有叶绿体,动物如何获取能量?通过这些思考学生理解动物细胞结构与功能间关系,以及与其生活方式联系。为深化认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实验:一组学生模拟动物细胞,另一组模拟植物细胞,各自表演细胞结构特点与功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形象的理解细胞知识。

三、反思优化,能力提升

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同行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情境教学效果。反思内容包括情境设计合理性、问题设计层次性、实践活动组织有效性等多个维度。针对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提升模式。比如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分析原因是否因情境难度不当或缺乏足够引导,进而调整情境设计或提供必要支架。优化过程应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习风格与认知水平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支持。通过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成长。开展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激励学生持续进步。能力提升不局限于学科知识范畴,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将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持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丰富情境教学资源库。通过校本教研、跨校交流等形式,分享情境教学经验,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仿真实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手段,拓展情境教学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学习体验。

结论: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实践探索中,情境创设与教学融合构成基础,问题引领与实践探索形成核心,反思优化与能力提升确保持续发展。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完整教学体系。情境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需不断探索情境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应关注情境教学长效机制建立,深入探讨如何将情境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形成系统化实施路径,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婷.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设计与实践[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21.

[2] 李雨璠. 主线式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 河南:河南大学,2023.

[3] 张琼樱.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境教育实践[C]//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