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案例分析

作者

赵春红

师宗县第二中学655700

摘 要: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路径,正引发广泛实践与思考。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中,语言知识与主题意义的割裂、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的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单元整体设计以主题为纲、以语篇为载体,通过结构化的知识整合与梯度化的活动设计,为学生构建起连贯的学习路径。本文聚焦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提炼 “整合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贯穿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 等核心策略,结合人教版教材典型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整体性教学设计,实现语言知识的结构化建构、文化意识的深层培育与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 “单元整体教学” 理念,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使语言学习在语境中发生、在应用中深化。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困于单课知识点的零散讲解,忽视单元主题的统摄作用与语言技能的协同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教学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整体设计策略:一方面,通过主题语境串联多元语篇,打破知识碎片化壁垒;另一方面,依托 “感知 — 理解 — 应用 — 创造” 的认知链条,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活动。

一、整合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

以单元主题为锚点整合多元语篇,本质是通过主题语境的统摄作用,将碎片化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逻辑关联的结构化体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语篇类型承载着独特的认知功能 —— 记叙文可传递文化叙事逻辑,说明文能培养信息梳理能力,议论文则侧重思辨思维训练。教师需以主题为 “粘合剂”,挖掘各语篇在词汇复现、语法功能、文化意象上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建构 “主题 — 体裁 — 语言” 的三维认知框架。例如,在节日主题单元中,可串联描述性语篇(如节日场景描写)、说明性语篇(如节日起源阐释)、议论性语篇(如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辩论),让学生在不同体裁的语境迁移中,既掌握特定主题下的高频词汇和语法结构,又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对主题的立体认知与深度表达能力【1】。

在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Unit 1 的教学中,教师以 “节日文化” 为主题,构建多模态语篇网络促进知识结构化。首先,在阅读课《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不同节日的 “庆祝方式 — 文化寓意 — 社会功能”,并标注文中出现的情态动词(如 “Festival participants can wear colorful clothes”“Visitors must respect local traditions”),建立 “习俗描述” 与 “情态动词表许可 / 禁止” 的语义关联。随后的语法课上,结合听力材料《A Talk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中的对话情境(如 “May I light the lanterns?”“You mustn’t play with fire”),让学生在真实交际场景中归纳情态动词的使用规则,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节日筹备中的许可请求(如 “Can we invite foreign guests to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在写作环节,学生基于主题语境迁移,运用所学情态动词设计虚拟节日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estival”,从 “活动规则制定”(如 “Participants must bring reusable water bottles”)到 “文化意义阐释”(如 “Why should we combine tradition with sustainability?”),完成从语言知识到语用能力的结构化转化,实现主题理解与语法运用的深度融合。

二、贯穿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设计梯度化学习活动

梯度化学习活动的设计遵循认知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通过分层任务链实现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双向渗透。在 “感知” 层面,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激活学生已有图式,引导其通过预测、扫读等策略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理解” 阶段侧重语言知识的解构,通过句子分析、文本标注等活动训练推断、概括策略,帮助学生梳理语篇逻辑;“应用” 环节强调情境化迁移,通过角色扮演、信息转述等任务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创造” 层面则鼓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表达,如观点辩论、主题写作等活动,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的重构与升华【2】。

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Looking into the Future》的教学中,教师以 “未来生活” 为线索设计三阶梯度活动。感知阶段:通过播放科幻电影《明日世界》片段,引导学生观察 “未来城市” 的视觉元素(如悬浮交通、智能建筑),并结合标题《Future Life》开展 “预测清单” 活动,用思维导图记录对 “未来居住、交通、教育” 的猜想,渗透 “标题预测 — 图像联想” 的阅读策略。理解阶段:在精读环节设置 “信息拼图” 任务,将课文段落拆解为 “科技应用 — 社会影响 — 伦理挑战” 三类卡片,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排序还原文本结构,同时完成 “未来科技利弊” 对比表格,训练 “细节提取 — 分类概括” 策略。应用与创造阶段:首先开展 “未来城市规划师”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解决人口膨胀与资源短缺问题”,运用课文中的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等关键词进行观点阐述,提升口语表达的逻辑性;随后布置 “2040 年的智能家居” 写作任务,要求结合阅读文本中的科技原理(如 “energy-efficient materials”“smart home systems”),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家居方案,并通过图示辅助说明,实现从 “知识输入” 到 “创新输出” 的能力跃升。整个活动链既覆盖多元语言技能,又逐层渗透学习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三、结语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以主题为 “灵魂”、以语篇为 “骨架”、以活动为 “血肉”,构建富有逻辑性与成长性的学习生态。上述策略通过整合主题与语篇,使语言知识在真实语境中 “活” 起来;借助梯度化活动设计,让技能训练与思维发展 “动” 起来。从人教版教材的案例可见,当节日文化的探讨与情态动词的运用相互交融,当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听说读写的实践彼此呼应,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形式,更能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树庭.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校园英语,2024,(43):48-50.

[2]赵萍.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二册Unit 1为例[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4,(3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