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探讨

作者

叶青

南通职业大学226000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路径。心理健康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引方向,两者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内容上各有侧重又相互包容,方法上也存在互通互补。常见融合育人模式包括课程融合、师资协同、实践联动等,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体系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大不可或缺的关键路径。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为培育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思想端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发力。积极探寻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创新模式,持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心理调适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这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当下,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脱节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效能。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模式迫在眉睫,这种对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政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觉得思政课程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他们更渴望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课程地位薄弱、课时少、重理论轻干预、师资队伍不足,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融合育人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从课程体系融合出发,整合内容、创新方法,让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培训、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实践活动协同方面,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育人效果。融合育人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未来,高职院校应持续探索完善融合育人模式,不断优化各个环节,为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育人目标来看,两者高度一致,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思政教育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则专注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提升其心理调适与社会适应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方能实现育人目标最大化。学生问题的复杂性也凸显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只有融合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和心理两个层面发力,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帮助。

高职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时代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现状是二者脱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位低、课时少、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也存在短板。构建融合育人模式需从多方面着手。从课程体系融合,整合内容、创新方法,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建立合作机制,再到实践活动协同,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通过融合,提升学生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在未来持续完善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构建策略

(一)课程体系融合

整合教学的内容,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课程中,可以增加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创新教学的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政课上,可以引入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心理和思想道德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的思政理论和心理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彼此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可以开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从而使教师们深入了解两者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建立合作的机制,鼓励思政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申报课题,研究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改进策略,也可以合作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支持。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践活动协同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思政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实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双重成长。

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及时的给予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锻炼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两者的教育现状存在不足,融合育人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从课程体系融合出发,整合内容、创新方法,让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培训、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实践活动协同方面,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育人效果。融合育人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未来,高职院校应持续探索完善融合育人模式,不断优化各个环节,为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倩.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J].中国军转民,2024,(24):204-206.

[2]曹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2):82-84.

[3]周静.“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J].大学,2024,(35):19-2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