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丁永忠
兴化市文化馆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智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社会治理以及生态宜居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产业发展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瑰宝,是乡村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将非遗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能够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一)非遗是乡村文化的核心载体
乡村非遗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传说、传统音乐舞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它们是乡村人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如编织、木雕等,不仅展现了乡村人民精湛的技艺,还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寓意。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是连接乡村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是乡村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非遗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非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市场潜力,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如传统美食制作非遗项目,可以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打造特色美食品牌;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可以开发手工艺品,拓展旅游纪念品市场。非遗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乡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三)非遗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与和谐发展
乡村非遗中的民俗活动、传统礼仪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关系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些乡村的祭祀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通过共同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非遗传承人群体在乡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可以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三、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旅游:将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以非遗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例如,打造非遗主题村落,游客可以在村落中参观非遗展示馆,观看非遗技艺表演,参与非遗手工制作体验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既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非遗与旅游产业的互利共赢。
非遗+电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非遗电商平台或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将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非遗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非遗。
非遗+农业:将非遗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中,打造具有文化附加值的农产品。例如,利用传统酿造技艺生产特色农产品酒等,将传统种植技艺与农产品品牌打造相结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
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乡村非遗保护的投入,完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构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举办非遗传承活动等方式,提高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确保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推动非遗创新发展:鼓励非遗传承人在保留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例如,在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开发出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和传播,拓展非遗的传播空间。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路径
培养本土非遗人才:加强乡村教育与非遗传承的结合,在乡村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为非遗传承储备后备人才。同时,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对乡村现有非遗传承人群体进行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引进外部人才: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电商运营人才等外部专业人才投身乡村非遗事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乡村非遗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路径
建设非遗文化场馆:在乡村建设非遗博物馆、非遗展示馆、非遗传承中心等文化场馆,集中展示和传承当地的非遗项目。这些场馆不仅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地标,还能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解非遗、参与非遗活动的场所。
打造乡村文化景观: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景观建设中,如在乡村街道、广场、民居等建筑和环境中融入传统建筑风格、民间艺术图案等非遗元素,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四、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乡村文化空间营造等多种路径,能够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探索适合本地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同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