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数字党建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王萌 丁磐朔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1430

摘要: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大数据广泛渗透各领域,其与高校数字党建的融合已成为党建创新的关键方向。本文深入剖析二者融合的理论根基、现实状况、面临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创新策略,旨在借助大数据全方位提升高校数字党建的质量与效能,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全新活力,强化其育人及政治引领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数字党建;创新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据教育部 2024年统计,全国 90% 以上的高校已建成基础数字党建平台,但仅有 35% 实现了大数据深度应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突破传统党建的时空限制、提升工作效能,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大数据与高校数字党建的深度融合出发,为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开辟了崭新路径,有助于精准洞察党员需求、优化党建工作流程、增强党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与政治引领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大数据与高校数字党建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党建工作精准度

大数据能够全面收集党员在学习、组织生活参与、思想动态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可深入洞察党员的个体特性与实际需求。如复旦大学通过分析 2.3 万条党员学习数据,识别出 12% 的 “学习困难党员”,实施精准帮扶后参与率提升 42%[1],充分体现了大数据在精准定位党员问题并提升参与度方面的强大作用。

(二)优化党建工作流程

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能够对党建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性优化与再造。依托数字化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员发展、党组织关系转接等流程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像北京大学开发的党员发展系统实现从申请到转正的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效率提升 60%,纸质材料减少 80%[2],极大地优化了党员发展流程。

(三)增强党建决策科学性

科学决策是保障高校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党建工作各类数据的全面、深入分析,能够精准把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科学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政策以及措施提供坚实依据。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周四下午的党日活动参与率较其他时段高 28%[3],据此优化排期策略,这便是利用大数据实现科学决策的典型案例。

(四)促进党建工作创新

大数据与高校数字党建的融合为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与载体,如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党建应用,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党建工作中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促进党建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三、大数据驱动下高校数字党建创新发展策略

(一)加强数字党建技术创新与应用

持续优化数字党建平台功能。高校应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数字党建平台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加强平台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不断拓展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增加党建工作智能提醒、数据分析可视化等功能,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党建工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了解党员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为精准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党员的学习偏好和关注热点,为党员精准推送学习内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党建助手,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如自动审核党员发展材料、智能解答党员疑问等。

推进党建工作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关注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将其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可能性。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保障党建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党建活动场所、党建设备等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强化数字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

建立统一的党建数据标准。高校应制定统一的党建数据标准,规范党建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环节,确保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兼容和共享。同时,加强对党建数据的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审核和纠错机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党建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高校内各部门的党建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党建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的协同管理,如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学工部门等可以在平台上共享信息、协同开展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率。

加强党建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高校之间开展数字党建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合作开发党建课程、共享党建案例库、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数字党建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引入优质的党建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数字党建的内容。

(三)提升党员干部数字素养

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高校应将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培训内容包括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数字党建平台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数字党建工作,对在数字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将党员干部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党员干部提升数字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数字党建专业人才。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既懂党建业务又懂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设数字党建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党建项目实践,为高校数字党建发展储备人才。

(四)加强数字党建网络安全保障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数字党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规范网络安全管理流程。加强对数字党建平台的日常运维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数字党建平台的安全防护。同时,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强化党员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党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党员正确使用数字党建平台,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共同维护数字党建网络环境的安全。

四、结论

数字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党建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数字党建面临的挑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等措施,推动高校数字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数字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竹村,张艳.构建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体系:问题、目标与方法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4(05):51-53.

[2]万天宇.数字赋能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N].新华日报,2023 08-01(011).

[3]张雪萌,王明生.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3(11):32-35.

202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数字党建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XDJ2024B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