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黄泽伟
湖南国信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此类工程往往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如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施工设备故障以及恶劣施工环境等。这些风险不仅威胁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更可能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完善施工设备的维护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对施工环境的动态监测,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为市政公用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风险;防控策略;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环境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复杂性和危险性也日益凸显。市政公用工程涵盖了道路桥梁、给排水系统、燃气管道等多个领域,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人员、设备和复杂的环境因素。安全风险防控不仅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1.1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施工材料的合格性。例如,在道路施工中,严格的安全检查可以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路面塌陷等问题,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引发的事故。
1.2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施工人员是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主体,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引发的事故。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和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这不仅是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尊重,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3维护社会稳定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通常涉及公共利益,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例如,在燃气管道施工中,严格的安全管理可以防止燃气泄漏事故,保障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的常见安全风险
2.1 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施工人员是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核心力量,其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不当、违规作业以及安全意识淡薄等方面。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可能因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操作规程不熟悉,导致在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或在使用电气设备时未采取必要的绝缘措施,从而引发坠落、触电等事故。此外,疲劳作业也是施工人员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施工人员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降低施工人员安全风险的关键措施。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模拟演练,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应急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
2.2 施工设备安全风险
施工设备是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常见的施工设备安全风险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足以及操作失误等。一些老旧设备由于机械部件磨损严重,可能导致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例如,起重机的制动系统老化,可能在吊装作业中突然失灵,造成吊物坠落,危及施工人员和周边设施的安全。此外,设备的维护不足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设备长期未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可能会出现漏电、漏气等隐患。同时,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不熟悉或操作不当,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是降低施工设备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2.3 施工环境安全风险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地下管道施工中,可能存在地下水渗漏、有毒有害气体积聚等风险。地下水渗漏可能导致基坑坍塌,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则可能引发中毒事故。在道路施工中,施工区域往往与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相邻,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交通干扰,导致施工人员被车辆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此外,地质条件复杂也是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在一些山区或软土地基区域,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滑坡、沉降等问题,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对施工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降低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3.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防范安全风险的关键。通过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在具备合格的安全技能后才能上岗作业。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时刻注意安全。
3.2完善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新或淘汰,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行为。此外,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设备维修人员,以便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3强化施工环境安全监测
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安全风险防控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环境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应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在道路施工中,应合理规划施工区域,设置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避免因施工对交通造成过大影响。此外,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区域,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4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安全风险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完善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强化施工环境安全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人员生命安全。然而,安全风险防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改进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卫.动态成本控制在市政公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施[C]//《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智慧医疗分会,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2024第七届医院安全生产大会论文集.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186-188.
[2]陈鹏博.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控制管理要点研究[J].价值工程,2025,44(05):146-148.
[3]范志东.基于EPC模式的市政公用工程业主方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