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群众文化建设中文艺队伍的作用与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古丽古丽·霍加拜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新疆阿勒泰 836509

摘要:本文探讨了群众文化建设中文艺队伍的重要作用及其培养路径。文艺队伍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当前文艺队伍在人员结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包括加强培训专业、完善激励机制和拓展交流平台等,旨在为提升文艺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艺队伍;作用;培养路径;文化传承

引言:

在当今社会,群众文化建设是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艺队伍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作用不可或缺。从社区文艺活动到乡村文化振兴,文艺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群众带来了精神享受,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对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文艺队伍的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文艺队伍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还增强了群众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纽带。

在文化传承方面,文艺队伍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他们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文艺创作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许多地方的文艺团队通过改编传统戏曲、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方式,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与发展。这种传承不仅是对文化基因的保存,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培育。文艺队伍在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文艺队伍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文化作品。

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或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文艺演出,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拓宽了文艺传播的渠道,也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文艺队伍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文艺队伍为不同群体搭建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文艺活动常常成为邻里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缓解了社会压力,构建了和谐的社区环境。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文艺队伍则通过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促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

二、当前文艺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文艺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影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艺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从纵向结构来看,基层文艺队伍力量薄弱,青年文艺人才匮乏,导致文艺创作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湖南省文联系统的抽样调查显示,青年文艺人才占比极低,且高层次人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横向结构来看,文艺队伍中既懂文艺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文艺科研力量也相对薄弱。

高素质高层次文艺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许多艺术领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另一方面,文艺人才引进难,优秀人才更倾向于流向大城市,导致基层文艺人才流失严重。文艺人才流失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文艺工作者因日常任务繁重、缺乏交流机会和政策支持,不得不另谋出路。部分文艺工作者艺德缺失,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年来,文艺队伍中出现了违法犯罪、失德失范的现象,如涉黄涉毒、偷税漏税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文艺队伍的社会形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削弱了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文艺队伍的创作贡献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需求。部分文艺作品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难以真正触及人的灵魂。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文艺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管理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同时社会不良风气也对文艺队伍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艺德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以推动文艺队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建设。

三、文艺队伍培养路径的优化与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队伍的培养路径优化与实践成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文艺队伍建设,需从制度创新、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度创新是文艺队伍建设的基础。通过完善文艺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思想政治引领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初心,追求德艺双馨。中国文联通过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青年文艺人才海外研修工程等,为文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各地文联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如江苏省文联通过搭建服务管理、展示推优、文艺惠民三大平台,推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提升文艺队伍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育培训是提升文艺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文艺骨干培训,提升文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中国文联近年来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近23.6万人次,投入经费约2.5亿元,有效提升了文艺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地也结合自身特色,开展针对性培训。如江苏省文联通过举办文艺志愿者培训班,邀请知名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授课,提升文艺志愿者的创作水平和文化素养。实践锻炼是文艺队伍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推动文艺创作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内蒙古文联通过实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机制,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这种实践不仅丰富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素材,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感染力。

激励机制是激发文艺队伍活力的关键。通过完善文艺评奖机制、建立文艺人才库、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文艺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中国文联通过设立“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等品牌项目,为青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平台。同时,各地也通过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文艺队伍的培养路径优化与实践需从制度创新、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为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队伍建设对群众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优化培养路径,完善制度、强化教育、注重实践并健全激励机制,文艺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未来,需持续关注文艺人才的成长需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创作活力,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冀晓青.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凝聚起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奋进力量[J]. 中国艺术报,2023,(12): 35-37.

[2] 谢力. 抓实“做人的工作” 推动文联工作提质增效[J]. 求是网,2024,(8): 42-45.

[3] 谢力. “文艺赋美”深度激活基层文化基因的路径思考[J]. 参考网,2025,(3):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