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任文力

漯河市泰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漯河 462300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能够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实现进度与成本的精准控制。这一转型标志着工程建设迈入智能化时代,为未来基础设施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基于此,以下对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路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公路工程施工的传统模式。通过智能算法与物联网技术,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效率显著提升。AI可实时监测施工质量,预测潜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减少人为误差与工期延误。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工程精度,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1人工智能在公路施工中的适应性

人工智能在公路施工中的适应性体现在其能够针对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提供动态优化解决方案。公路施工涉及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材料性能等多重变量,传统方法依赖经验判断,而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快速识别潜在风险并调整施工策略。例如,在路基压实过程中,AI结合传感器数据与历史案例库,可自动调节压路机的作业参数,确保压实度达标;在桥梁架设阶段,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精准监测构件安装误差,避免返工。此外,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功能可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减少停机时间,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进度模拟系统能动态优化资源调度,应对突发天气或供应链中断等问题。这种适应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延伸至管理维度——AI驱动的协同平台整合设计、施工、监理多方数据,实现全流程透明化决策。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适应性并非完全自主,仍需与工程师的专业判断相结合,尤其在面对极端工况或创新工艺时,人机协作模式更能发挥优势。随着边缘计算和5G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在野外施工场景中的实时响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公路工程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韧性化发展。

2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方案的精准性和经济性。传统规划设计依赖人工经验和静态数据,而AI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地质勘测、交通流量、环境影响等多维数据,自动生成最优路线方案。AI驱动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实时检测设计冲突,减少后期施工变更。在复杂地形或城市密集区,AI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优化道路纵坡、横断面设计,确保施工可行性和长期运营效益。AI还能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变化,使公路设计更具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这种智能化规划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2.2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工程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传统质量检测依赖人工抽样和实验室测试,存在滞后性和主观性,而AI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实时监测材料配比、压实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在沥青摊铺过程中,红外热成像和AI算法可识别温度不均区域,预防早期病害。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摄像头进行路面裂缝、厚度检测,结合深度学习自动识别缺陷并生成修复建议。AI还能分析历史施工数据,预测潜在质量问题,提前优化工艺参数。这种智能化质量控制体系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施工一次合格率,为公路工程的长期耐久性奠定基础。

2.3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事故风险并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巡检和静态规章制度,而AI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主动识别危险源并预警。在大型机械作业区,AI结合激光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预测设备碰撞风险,及时调整作业路径。AI分析气象数据、地质监测信息,提前预警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优化施工计划。在应急管理方面,AI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可模拟事故场景,辅助制定最佳救援方案。通过穿戴设备监测工人疲劳状态,AI还能调整排班计划,减少人为失误。这种智能化安全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事故发生率,还提高了施工效率,推动公路工程向“零伤亡”目标迈进。

3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施工装备的深度集成与自主化

未来公路工程施工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施工机械的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与自主化作业。智能压路机、无人摊铺机等装备将搭载更先进的AI控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时感知施工环境,自主调整作业参数,确保施工精度。5G和边缘计算技术的普及将增强装备间的协同能力,形成智能施工集群,实现多机联合作业。AI还将推动施工机器人应用于高危或高精度作业场景,如桥梁焊接、隧道检测等,降低人工风险。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虚拟施工与实体工程的实时交互将进一步优化装备调度,使公路施工向"无人化"方向迈进。

3.2全生命周期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体系

人工智能将推动公路工程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构建更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施工数据不可篡改,结合AI分析历史工程案例、实时监测数据与外部环境变量,实现动态风险预测与资源优化。在材料管理方面,AI可基于供应链大数据智能预测价格波动,自动生成最优采购方案。施工进度管理将突破传统甘特图限制,通过深度学习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工期影响,实时调整施工序列。运维阶段,埋入式传感器与AI算法的结合能实现路面健康状况的早期诊断,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这种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模式将显著提升公路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3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施工管理模式创新

未来公路工程管理将形成"AI辅助决策+人类专家判断"的新型协同模式,这种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工程管理的运作方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AI系统能够深度理解工程规范文本的技术细节,自动比对施工方案与行业标准的匹配度,将原本需要数天完成的合规性审查缩短至数小时内完成。智能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工人的心率、体温等生理数据,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监测作业姿势,建立个人安全风险画像,实现高危作业的动态排班与实时预警。在项目管理维度,AI虚拟助手不仅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和任务清单,更能基于历史数据预测项目风险点,为管理者提供预防性建议。AR/VR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将打造高度仿真的虚拟施工环境,新员工可通过沉浸式训练快速掌握复杂施工工艺,培训效率提升显著。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人机协同模式充分发挥了AI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方面的优势,同时保留了人类专家在非结构化问题解决、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结束语

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现了技术驱动的行业变革潜力。从智能监测到自动化施工,AI不仅提升了效率与安全性,还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范式。随着技术迭代,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深度融合施工全流程,推动工程建设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必将重塑行业格局,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涛.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J].汽车周刊,2025,(04):176-177.

[2]覃荣.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5,(06):187-189.

[3]贺祝福.人工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5,(06):50-53.

[4]卢嘉豪.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前景[J].汽车周刊,2024,(09):115-117.

[5]李炎.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