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李月霞

苏州工业园区文景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分析数学问题的特性,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倡导合作学习等方法,本文旨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跨学科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它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跨学科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则

在应用跨学科视角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二是注重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三是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四是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社会热点话题,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教授分数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班级男女生比例、家庭开支分配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在教授“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情境活动。假设班级要举行一次小型聚会,需要分配一个圆形蛋糕给8位同学,每位同学应得到多少蛋糕呢?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有一位同学迟到了,剩下的蛋糕应该如何分配?”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加减运算。又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活动。学生需要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总价、找零等,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的应用。

2.强化实践操作,深化知识理解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有效手段。在跨学科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绘制图形等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图形的特性和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3D打印等工具来辅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课程中的“植物生长观察”实验,要求学生记录不同时间段内植物的高度变化,并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还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感受数学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再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几何模型。学生可以通过剪、折、拼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几何图形,并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图形的特征、测量图形的尺寸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跨学科视角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合作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思路、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协调彼此的分歧,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相互启发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如在教授“比例尺”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课程中的“地图制作”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校园地图。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比例尺的知识来确定地图上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同时还需要运用美术知识来设计地图的版面和色彩搭配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还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地理、美术等学科的融合之美。

又如结合数学与科学、健康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周的“营养午餐”。学生需要计算食物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同时考虑食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健康意识。

四、结束语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数学基础、良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益.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索——以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3):68-70.

[2]李淑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4(26):80-82.

[3]倪平.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5):81-83.